[发明专利]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的方法和试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0127.2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6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笑人;蒋宇航;刘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K48/00;C12Q1/68;G01N33/574;G01N33/6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静 |
地址: | 2000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防 治疗 直肠癌 方法 试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结直肠癌的预防与治疗的方法和试剂。
背景技术
癌症是全世界一个主要的死亡原因。2008年的癌症死亡人数达760万(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3%)。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仅于肺癌和胃癌之后位列第三,其中结肠癌的发病率约是直肠癌的两倍。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1.6:1。据世界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结直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中国、日本、智利、非洲等地则较低。在欧洲,每年约有25万结直肠癌新增病例,占所有新增恶性肿瘤的9%;在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也占到所有恶性肿瘤的10%左右。中国属于结直肠癌的低发区,但是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属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高增长区,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万分之一上升到现在的万分之二至三,目前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四位(前三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的病因尚未明确,但是与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密切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向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纤维素不足有关。
Bcl-3不仅能作为转录因子NF-κB的调节因子而且还参与蛋白稳定性的调节,所以能够在很多的生命过程中发挥作用。在免疫系统中,Bcl-3基因敲除小鼠更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与其外周免疫器官发育不健全有关。敲除小鼠的生发中心缺失,在免疫刺激下DC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应答减弱。另有报道,敲除Bcl-3基因能够影响T细胞的免疫应答,Bcl-3通过调控GATA-3的表达以调控Th2细胞的分化。此外,Bcl-3能够影响胸腺髓质区上皮细胞的发育,Bcl-3敲除后髓质区发育不良造成T细胞阴性选择缺陷而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肿瘤发生中,已知Bcl-3高表达于各种类型的肿瘤中。最早Bcl-3在一种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通过异位到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α位点而高表达;此后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及鼻咽癌中均检测到Bcl-3的表达增高。但这种高表达Bcl-3是如何发生的却是研究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的方法和试剂。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Bcl-3的下调剂的用途,用于制备预防、缓解或治疗结直肠(即:结肠癌或直肠癌)癌的组合物。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Bcl-3的下调剂选自:
核酸抑制物(如干扰分子),蛋白抑制剂,蛋白水解酶,蛋白结合分子(如抗体或配体),其能够在蛋白或基因水平上下调Bcl-3的表达或活性。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Bcl-3的下调剂选自:
以Bcl-3基因或其转录本为靶序列、且能够抑制Bcl-3基因表达或基因转录的干扰分子,包括:shRNA、小干扰RNA、dsRNA、微小RNA、反义核酸,或能表达或形成所述shRNA、小干扰RNA、dsRNA、微小RNA、反义核酸的构建物;或
特异性与Bcl-3蛋白结合的结合分子(如能够抑制Bcl-3蛋白活性的抗体或配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Bcl-3的下调剂具有以下shRNA结构:
Seq正向-X-Seq反向;
其中,Seq正向的核苷酸序列具有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Seq反向为与Seq正向互补的序列;
X为位于Seq正向和Seq反向之间的间隔序列,并且所述间隔序列与Seq正向和Seq反向不互补。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具有shRNA结构的Bcl-3的下调剂可形成以下结构:
其中,
Seq正向、Seq反向和X的定义如上述,
‖表示在Seq正向和Seq反向之间形成的氢键。
在另一优选例中,Seq正向和Seq反向并非完全互补(包括基本上互补的情形),可以存在一些错配,或者突起。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间隔序列长度5-50nt;更佳地,7-30nt。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Bcl-3的下调剂是包含所述shRNA结构的表达载体;较佳地,所述表达载体是病毒表达载体;更佳地,为慢病毒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01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糖链相关基因及其利用
- 下一篇:一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