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烂)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319360.9 | 申请日: | 2012-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3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大坤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2;A61K35/37 |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 地址: | 44101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口腔溃疡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
背景技术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口腔溃疡(烂)与以下因素有关: 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内分泌变化 、精神因素 、遗传因素及其他因素等。患消化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口腔溃疡,主要是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致病。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等有关。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目前,口腔溃疡的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国内外对口腔溃疡疾病的药物治疗,存在如下不足:不能立即止痛,治愈周期长,治愈后易复发,这是个世界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中药精制而成,具有良好的抗溃疡、止血、和镇痛作用的治疗口腔溃疡(烂)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
在本发明中,除有其他说明外,所采用的比例均为重量比。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
柴胡5-35 份 沉香 15-35份 沙棘5-35份
木瓜15-35 份 鸡内金15-35 份 花椒15-35份
党参15-35 份 肉桂1 5-35 份 甘草15-35 份
干姜5-35 份 当归1 5-35 份 神曲15-35 份。
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
柴胡8-35 份 沉香10-35份 沙棘18-35份
木瓜8-35 份 鸡内金8-35份 花椒10-35份
党参10-35 份 肉桂 10-35 份 甘草10-35 份
干姜5-35 份 当归10-35 份 神曲10-35 份。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柴胡10份 沉香10份 沙棘15份
木瓜20份 鸡内金15 份 花椒25份
党参10 份 肉桂 25 份 甘草15份
干姜5 份 当归 5 份 神曲10份。
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的药物的生产方法是:
先将党参、花椒用微火分别炒黄;取甘草用微火炒干;柴胡用米醋炒干(米醋:柴胡重量比为1:7-20);沉香、沙棘、神曲、肉桂、当归、干姜、鸡内金、木瓜及上述党参、花椒、甘草、柴胡等药物粉碎至120目细粉将上述混合好的细粉在110℃下保温10分钟,然后再降温100-105℃保持20分钟杀菌消毒,制成散剂。
上述散剂可加工成固体块状剂型、丸剂、片剂、冲剂及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的剂型,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来源于原襄阳县石桥镇田氏家族,是治疗霍乱病的百年古方,申请人参考现代药理学及病理学的原理并经多年实践而形成。本发明的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
1、本发明采用纯中药精制而成,各组份均符合医政法规之规定,它是利用各味中草药的综合作用来治病,不含化学制剂,对人体无毒无害。无须煎煮,无明显苦涩感,有一定的营养,服用方便,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
2、具有良好的调节阴阳平衡、健脾、温胃、养肝、补肾、抗溃疡、止血、和镇痛作用。根据二十几年的经验总结:本发明治疗口腔溃疡(烂)过敏性咳嗽(咽喉痒咳)急性失音不语。特别是口腔被异物创伤,溃疡(烂)疼痛难忍时,含入本发明的药物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治愈后不易复发。
本发明即治病又止痛,打破了全世界医药者公认的治病的药不止痛,止痛的药不治病的规律。
本发明(临床称荣坤山神灵)急性毒性(动物)试验结果是:按43.2克/公斤的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100倍)给20只小白鼠大容量灌药7天,结果小白鼠全部存活,而且体重有所增长,全部通过试验(参见荣坤胃舒灵的毒性试验,荣坤山神灵与荣坤胃舒灵同一处方,因只置换了君、臣、佐、使的位置,所以参照荣坤胃舒灵药理药效及毒性试验结果)。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治疗口腔溃疡(烂)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经204例系统临床观察,临床试验结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大坤,未经李大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9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顶杆柔性连接结构
- 下一篇: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