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野生稻发生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8206.X | 申请日: | 2012-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9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梁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句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M21/00 | 分类号: | A01M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野生 发生 技术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野生稻发生技术,主要是利用作物腾茬间隙,人为创造田间适宜种子发芽环境,诱发田间残留稻粒发芽、出苗,整地时利用机械旋耕灭茬并覆灭自生稻苗,或采取提前上水泡田(一般泡田时间确保5—7天)实现泡田闷种(芽)来控制野生稻发生。这样可以在同一块田中连年进行直播稻栽培,持续实现省工、节本、增产、增效。
(二)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和南方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国家出台了保护耕地、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激励粮食生产政策。在长期的水稻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和科技人员积累并创造了多种形式的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有移栽、机插秧、抛秧、直播等。
近年来,随着机械化收割田间残留稻谷增多,加之农村青壮劳动力的转移、随着水稻种植方式的改革,为改变农民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减轻劳动强度,水稻轻简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尤其是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可节省大量的用工和农本投入。根据我们调查核算育秧栽培仅育秧和移栽需化费工本1855元/hm2左右,而直播栽培仅需工本550元/hm2左右,节本达1305元/hm2,且劳动强度大大减轻。
随着本地区直播稻面积的不断扩大,且连年种植,稻田中开始出现“非粳似籼、杆粗叶披、株型松散”的野生稻株(又称异型稻、变异稻、红稻、稆稻等)。据我们试验观察,连续种植2-3年且没有采取控制措施的田块,一般野生稻株发生率为15-30%,且逐年加重,个别严重田块达70%。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控制野生稻发生技术的试验,通过几年来在本地区的试验、示范,实践证明此种技术能有效地控制自生稻的发生,且效果明显,控制有效率从15-30%下降至1-2‰,从而为直播稻栽培技术的连年应用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依据的理论是:(1) 诱发种子发芽。根据种子发芽所需的温、气、水条件,人为创造适宜种子发芽环境,促使土埌残留种子提早发芽、出苗,结合整地用机械旋耕覆灭;(2) 抑制种子发芽。创造限制种子发芽条件,让残留种子在泡水无氧条件下产生闷种(芽)。
本发明所实现的是:在作物腾茬间隙,根据种子发芽对温、气、水条件的需求,人为设置条件,诱发或抑制种子发芽能力,最终实现控制野生稻的发生,同时可以确保直播稻栽培技术的连年应用,实现省工、节本、增产、增效。
本发明的优点是:(1) 实施过程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到播种之间,时间较为宽裕,能有效地缓解劳力、季节等矛盾;(2) 人为设置诱发或抑制种子发芽的环境条件,诱发的稻粒发芽与出苗相对整齐、抑制时段相对一致,控制野生稻发生效果好;(3) 采用此法可以有效控制野生稻发生,确保直播稻能连年种植。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的实施举例仅就发明内容作进一步阐述,不表明发明的全部内容。
[实施例1] 2006年句容市白兔镇解塘村开始小面积示范直播稻,当年示范一举取得成功,平均产量9705kg/ hm2,2007年开始面积大幅上升,2008年已达全村面积的93%。连年直播特别是旱直播稻田,野生稻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加重,2008年绝大多数田块自生稻株率都达到15-30%,严重田块达70%左右。2009年夏种我们在解塘村进行了控制野生稻发生的示范,总面积9 hm2,其中诱发发芽示范面积4.5 hm2,抑制发芽示范面积4.5 hm2。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在诱发示范区田内上水湿润土埌,诱其发芽、出苗,6月上旬播种前用机械旋耕灭苗、灭草,然后播种,播种后按正常方式管理,8月上旬调查,自生稻株率只有1‰;同时在抑制示范区也进行了试验,5月26日上水(水深以不露田块高点为宜),5月29日机械旋耕,6月1日平田,6月3日放水,6月5-6日播种,泡田时间8天,8月上旬调查,自生稻株率同样只有1‰左右。而两示范区外的对照田块野生稻株率却高达28%。
[实施例2] 2009年在全市连年直播稻区的7个镇布设了多个示范区,示范面积近450 hm2,采取同样的操作方法,8月15日对示范区内的自生稻株率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是自生稻株率完全能控制在1‰左右。
[实施例3] 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扩大示范,示范应用面积近1000 hm2,8月11日调查,示范区内的自生稻株率仍然只有近1‰。
用本发明的技术控制野生稻发生的有效控制率比正常不控制田块高出3000多倍,效果非常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句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未经句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82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路交换基站的本地交换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遮光防水涤塔夫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