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聚糖酶1YNA的突变酶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7272.5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7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熊海容;王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三合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42 | 分类号: | C12N9/42;C12N15/56;C12N15/63;C12N1/21;A23K1/165;C12R1/19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周宗贵;刘荣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糖 yna 突变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热木聚糖酶1YNA基因的定点突变、组氨酸标记,同时还包含重组载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木聚糖是一种多聚五碳糖,主链是由多个吡喃木糖基通过1,4-木糖苷键相连,侧链上连着多种大小不同的短的取代基。阿拉伯木聚糖的取代降低了主链化学键的作用力,从而使其具有水溶性和粘稠性,侧链数量越多,阿拉伯糖基的取代程度越高,水分子越容易渗入,溶解度就越大。根据溶解性可将木聚糖分为水溶性木聚糖(25%~30%)和不溶性木聚糖两大类(约占70%~75%)。
木聚糖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次生壁上,处于木质素和其它多聚糖之间,起着连接作用。木聚糖在各种饲料原料中普遍存在,是饲料中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之一。它能够增加肠道食糜黏度,影响动物消化吸收;影响消化道内源酶活性,刺激消化器官代偿性增大;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促使肠道有害微生物的增殖,影响动物健康;作为植物细胞的物理屏障作用,影响养分的消化。
木聚糖酶是一组可将木聚糖降解成低聚糖和木糖的复合酶系。木聚糖酶类专一降解木聚糖,具有很大的商业开发价值。饲料工业中添加木聚糖酶可以为畜禽生产带来良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木聚糖酶广泛经济高效的应用于饲料工业应具备一定条件。例如,猪胃中的pH一般为2~3.5,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pH范围分别为4~6、5.5~6.7和7.0~7.5,因此要求饲用木聚糖酶在pH较广的范围内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另一方面,现在颗粒料制粒过程中有一个短暂的高温过程,温度在75~93°C,多数木聚糖酶在此高温下会大幅度地丧失活性;同时,饲料中的木聚糖酶最终的作用场所是猪正常体温的胃肠中(37°C),因此能耐制粒高温,且在动物正常体温下具有较高活性成为木聚糖酶在生产中应用的关键。
越来越多的木聚糖酶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在使用酶制剂的工业生产中,高温过程常常不可避免或对工艺有帮助,所以耐高温高碱木聚糖酶的应用前景极其广阔。基于PCR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运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方法对木聚糖酶进行定向改造,可以得到预期功能的应用酶。许多关于木聚糖酶分子突变的研究表明,定点突变改变氨基酸残基能导致酶的某些特异性的改变。
来源于嗜热真菌T. lanuginosus DSM10635的木聚糖酶,经研究显示,其为一种较耐高温的第11家族木聚糖酶,等电点为3.7,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70°C,在pH 5.5-9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酶活性。另外质谱结果表明嗜热真菌T. lanuginosus DSM 10635所产木聚糖酶的分子量为21295.17 Da,与嗜热真菌T. lanuginosus DSM 5826所产木聚糖酶(1YNA)分子量极为相近,酶学性质相似,故推测这两株菌所产木聚糖酶基因序列应具有较高一致性。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木聚糖酶的最适温度,使其更好的满足食品工业中的高温要求,是本领域内目前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热性的木聚糖酶1YNA的突变酶,并将该突变酶命名为DSB1,该突变酶DSB1的氨基酸序列如下:
MDcGtpnsegwhdgyyyswwsdggacatytnleggtyeiswgdggnlvggkgwnpglnaraihfegvyqpngnsylavygwtrnplveyyivenfgtydpssgatdlgtvecdgsiyrlgkttrvnapsidgtqtfdqywsvrqdkrtsgtvqtgchfdawaraglnvngdhyyqivategyfssgyaritvadvgELEHHHHHH
该突变酶DSB1共由205个氨基酸组成,其理论分子量为22.6 kDa,等电点为5.07。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编码上述突变酶DSB1的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三合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三合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72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