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幼虾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6861.1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5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高林 |
主分类号: | A23K1/10 | 分类号: | A23K1/10;A23K1/14;A23K1/16;A23K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3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饲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动物、植物作为原料生产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幼虾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影响鱼、虾饵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有:①原料质量;②加工工艺和设备;③设备操作管理;④配方设计。原料质量是决定鱼、虾饵料质量的首要因素。原料的选择除了按照常规标准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被饲养动物的消化特征。对于鱼、虾而言,其消化系统不及陆地动物,在选择原料时一定要从有利于鱼、虾的消化吸收出发,对于稚鱼、稚虾及幼鱼、幼虾饵料的原料选择更应重视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两点:①原料的酶化处理。为提高幼鱼、幼虾对饵料的消化吸收,应利用消化酶预先对蛋白和能量组分进行体外消化,使蛋白和能量组分在酶化处理后得到降解。值得注意的是,选用外源酶时,应与水温相适应,目前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酶化饲料的生产;②由于某些微量元素如Mg2+、Zn2+、Fe2+、Mn2+、Cu2+等对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达50%~90%。为此,对这类微量元素尽量采用包被螯合或将微量元素制成脂肪酸盐,使这些微量元素金属离子与消化酶延时相遇,以减少金属离子对消化酶抑制作用。
体长在2CM以下的虾为幼虾,幼虾生长发育快,营养需求大,并且因其体型特点,对虾饵料要求也很高。为提高幼鱼、幼虾对饵料的消化吸收,应利用消化酶预先对蛋白和能量组分进行体外消化,使蛋白和能量组分在酶化处理后得到降解。虾在分类系统中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罗氏沼虾、刀额新对虾等。我国海域宽广,江河湖泊众多,盛产海虾和淡水虾。虾以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虾类产品逐渐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同时,旅游业的兴起和对外贸易的增长,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虾类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了以大型池塘粗养形式为主的虾养殖。80年代初,随着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虾养殖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种类不断增加,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1992年全国养虾面积225万亩,产量达22万吨,居当年世界第一位。1993年世界范围内的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发生和蔓延,使我国的虾类养殖业遭受惨重损失,虾养殖产量出现大幅度下滑。90年代后期,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以及饲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我国虾养殖业进入新的持续发展阶段。2005年,对虾养殖面积已达500万亩,总产量达107万吨,占世界对虾养殖总产量的40%以上,产值为200亿元。
虾饲料是虾类养殖业不可缺少的一项物质条件,为虾类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虾类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也促进了虾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虾饲料的生产企业已达上千家,年产量在200万吨左右。
在虾养殖业的成本构成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左右。虾饲料质量好坏决定了养殖业发展的成败。目前,市场上的虾配合饲料主要有硬颗粒饲料和挤压饲料两种形式。硬颗粒饲料主要通过平模和环模制粒机生产。由于国内生产和使用的平模制粒机结构简单,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并且产量比较低,所以商品化的硬颗粒虾饲料主要通过环模制粒机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物料经过粉碎和混合后,在蒸汽的调质作用下,淀粉糊化和蛋白变性,物料之间的黏合作用力增强,然后在压模、压辊的压制、摩擦作用下,物料相互紧靠,最后通过模孔成型。
硬颗粒虾饲料的优点主要有:(1)可以对饲料配方优化组合达到既满足营养需求,又降低成本的目的;(2)在调质制粒过程中,蒸汽的加热加湿以及环模压辊的挤压作用使饲料组分熟化,利于虾消化吸收,提高消化率;(3)在制粒机压制作用下,各种成分相互粘接,饲料密度提高,所得产品均为沉性,适应虾的底栖性生活方式;(4)可根据需要加入营养成分和药物,增强虾的体质和免疫力;(5)投喂简单,饵料形态和大小适合虾的摄食;(6)便于保存和运输,少受自然条件限制,可以大批量生产。但是硬颗粒虾饲料存在不利的一个方面是生产过程中淀粉糊化度低,导致产品耐水性比较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高林,未经杨高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68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酒糟余液高效醇酿香醋
- 下一篇:玻璃基板切割机的防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