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架空导线载流量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6554.3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0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鸣;阮班义;刘刚;叶健威;刘志陆;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曾旻辉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空 导线 流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线载流量检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架空导线载流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输电线路的最大允许载流量往往是静态条件下确定的具有足够甚至过度安全裕度的极限值。这种极限值是保守地基于最恶劣气象条件(如晴天高温、无风等),为维持线路对地安全距离而得出的。大部分国家按所处自然环境不同取用了不同的边界条件,其中我国所规定的边界条件最苛刻,因而无法充分发挥架空导线输电能力。
现有增加架空导线输电能力的技术,主要有动态增容技术,在不突破技术规程规定条件下,对导线各种状态量和气象条件进行实时监测,再根据实时监测数据来计算导线最大允许载流量,这种技术的精确度虽然较高,但需要大量的在线监测设备与通信设备,监测和数据处理过程复杂,这些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高,导致设备成本高,同时,对于数量巨大的配电网架空线路来说,要配置这些设备,需要极大的成本投入,特别是对于低压的配电网架空线路来说,只需要估算出其最大允许电流,而不必进行精确检测,采用上述现有技术,则会导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设备成本高、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架空导线载流量检测方法。
一种架空导线载流量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待测架空导线的导线温度、环境温度进行检测,获得至少两组导线温度值、环境温度值;
根据所述导线温度值、环境温度值以及所述待测架空导线的电流值,计算导线电流与导线温升的函数关系式;
根据所述函数关系式计算出被测架空导线在设定温度下的最大载流量。
上述架空导线载流量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架空导线的导线温度、环境温度,根据架空导线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过程,推导出导线电流与导线温升的函数关系式,根据该函数关系式计算出在设定温度下的最大载流量,需要检测的数据和设备少、数据运算过程简单,结果可靠性高,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极大地降低检测成本,可以在负荷高峰期快速简单地检测出导线最大载流量,减少不必要的停电,提高架空导线的输电能力,特别是对于低压的配电网,具有普遍推广使用的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架空导线载流量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用于验证的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无日照实施例中实验加载电流示意图;
图4为室内无日照稳定条件下的导线电流平方与导线温升的拟合函数曲线图;
图5为有较强日照条件下一个实例电流的加载方式;
图6为有较强日照条件下一个实例导线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示意图;
图7为有较强日照条件下一个实例日照强度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架空导线载流量检测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架空导线载流量检测方法流程图,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100,对待测架空导线的导线温度、环境温度进行检测,获得至少两组导线温度值、环境温度值;
S200,根据所述导线温度值、环境温度值以及所述待测架空导线的电流值,计算导线电流与导线温升的函数关系式;
S300,根据所述函数关系式计算出被测架空导线在设定温度下的最大载流量。
为了更加清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阐述架空导线载流量检测方法实施过程中的较佳实施例。
对于步骤S100,作为一个实施例,具体地,在待测架空导线加载电流中,获得至少两组对应的导线温度值、环境温度值。
其中,在应用中导线温度和环境温度可以由巡线人员通过离线方式进行检测,或利用热电偶进行实时检测,时间间隔可以设置较短时间内,具体是实际架空线路情况而定。
对于步骤S200,作为一个实施例,主要包括如下:
首先根据所述检测获得的导线温度值、环境温度值计算所述待测架空导线的导线温升:
θ=θc-θe (1)
式中,θ为导线温升,θc为导线温度值,θe为环境温度值。
然后根据所述导线温升和热平衡方程式获得函数关系式:
I2RC=WR-WS+hθ (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65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