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内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5568.3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6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晟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宝晟铁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77/00;C10N30/06;C10N50/0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固体 润滑 内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内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
低分子聚醋酸乙烯酯 18%—30%;
矿物油 1%—3%;
可降解润滑油脂 10 %—20%;
石墨 35%—50%;
聚四氟乙烯 1%—2%;
二硫化钼 0.5%—2%;
低分子量聚异丁烯 12%—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重量百分比为:
低分子聚醋酸乙烯酯 24%;
矿物油 1%;
可降解润滑油脂 10%;
石墨 50%;
聚四氟乙烯 1%;
二硫化钼 1%;
低分子量聚异丁烯 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分子聚醋酸乙烯酯平均分子量3—5万,密度为1.18g/cm3,玻璃化温度为42—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油为500SN石蜡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润滑油脂为环氧-酯化改性大豆油制备的可降解润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体积密度为 0.5Kg/l ,平均微粒为 6±1μm, 其熔点在327℃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分子量聚异丁烯的分子量为24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为高碳鳞片石墨,粒度0.5mm-1μm,含碳量80-99.99%。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内层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高速混合机中依次加入上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低分子聚醋酸乙烯酯,矿物油,可降解润滑油脂,石墨,聚四氟乙烯,二硫化钼,低分子量聚异丁烯混合均匀, 高速混合机搅拌速度为500-1000r/min;待原料混合均匀后,在150-160℃的高温下倒入砂磨机中进行研磨分散;将所述研磨分散原料保温在130-150℃时灌装入与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内层配合使用的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外壳空腔中,在10-20N下加压;最后冷却8—10分钟定型得到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内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宝晟铁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宝晟铁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556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