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核聚变中使用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315141.3 | 申请日: | 2012-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0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杜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志刚 | 
| 主分类号: | G21B1/00 | 分类号: | G21B1/00;G21B1/1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45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变 使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一种氢核聚变中使用的装置属于原子核能利用领域,特别适用于清洁无污染的氢能的开发和利用。
背景技术:目前的氢能利用主要集中在燃料电池,液氢火箭等氢气和氧化反应利用,而氢核能的利用主要是氢弹,通过全面检索,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氢核能利用处于研究阶段的是“托马斯”,非常复杂,即利用超强磁能,还利用高温激光,其成本非常昂贵,其安全性和可控性还在研制当中,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发明了一种氢核聚变中使用的装置。
发明内容:一种氢核聚变中使用的装置,其特征是利用内外两个导电球体,外球体内表面上有成千上万个放电尖端指针,所有放电尖端指针都指向球心,在外球内部的底部安装有内球支架,内球支架由超高温耐火材料棒构成,内球安装在超高温耐火材料棒顶部,正好处于外球球心上,导线的一极与外球体内表面中的放电尖端指针相连接,导线的另一极通过超高温耐火材料棒内部与内球体相连接,外球体与内球体之间充满高压惰性气体,内球体的内部装有核聚变氢气;当内外球通电并调整电压,使外球体内表面上的成千上万尖端指针向球心上的内球体放电形成电弧,同时电弧将内外球之间的高压惰性气体电离成高温等离子体,使每个尖端指针放电产生的等离子均在1万度以上,由于外球内部凹形结构,其产生的等离子高温能量的辐射热及热传导和震荡叠加放大均指向球心上的内球体上,使内球体温度达到几亿度到几十亿度,从而使内球体中的氢气原子核相互挤压并实现核聚变,放出大量核能。
一种氢核聚变中使用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该方法轻而易举地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超高温等离子状态,并使温度达到6000度以上。
2、因电弧电离惰气并使电弧和惰气实现高温等离子状态,从而产生1万度左右的等离子状态。因高温等离子体在电弧形成的空间产生,因此解决了不需要耐高温材料的问题。
3、可轻而易举地实现无污染大规模制造微型氢弹工业爆炸,特别是用于大型露天矿物爆破开采。
4、可用多种电源实现超高温等离子状态,甚至可使用干电池与电容器电路,就能实现高温等离子电源。
5、方便、简单易于实施,氢核反应装置可大可小,便于携带、运输和使用。
6、由于外球体内表面为凹形结构,外球体与内球体之间的等离子高温体等产生热辐射、强光线、热传导等相互叠加震荡共振放大的能量均指向内球体,从而进一步促进内球体内的温度压力进一步升高,使氢核之间的相互聚合反应更加强烈,从而实现了一种氢核聚变中使用的装置。
7、特别是现有材料在等离子态形成前,完全能满足制造和生产的需要,坚持到产生核反应,由于核反应是在皮秒状态下瞬间产生,因此内外球体在瞬间被核能熔毁。
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氢核聚变中使用的装置,是利用内外两个导电球体,外球体内表面由许多放电尖端,放电尖端指向球心,内球体很小,内外球体由不同电极相连接,内球体中储放定量的核聚变氢气。内球体位于外球体的球心位置,内外球体之间充满惰气,当接通电源后,外球内表面上的尖端放电体与球心上的内球体表面之间放电,同时激活两球体之间的惰气电离,并产生高温等离子体,使内球体上温度升高到上亿度,促使内球体内氢气发生聚变反应同时放出巨大能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志刚,未经杜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51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