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产品原资材自动纳印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5106.1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6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友结意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B41J3/407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109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产品 资材 自动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纳印设备,特别是一种电子产品原资材自动纳印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各式各样的产品均需要对产品进行纳印,以表明产品的生产日期、产品编号等相关信息,在电子产品中同样也是需要对其进行标示,这种标示所用的设备统称为纳印设备。
纳印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固体喷墨纳印和液体喷墨纳印两种,现在又以后者更为常见。液体喷墨纳印又可分为气泡式纳印与液体压电式纳印,其中气泡式纳印是通过加热喷嘴,使油墨产生气泡,喷到打印介质上的。
由于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小,越来越精密化和集成化,传统的纳印技术,在产品生产日期编号等信息的纳印方面存在如下缺点:1、纳印速度慢,平均纳印速度为1.2s/个;2、待纳印产品运输不稳定,纳印过程中有错位导致纳印不良产生;3、油墨消耗量大,易挥发,纳印不牢固,易受损。
鉴于上述传统设备中具有的缺陷,为顺应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更佳的纳印品质,故需研究发明一种更先进、更便捷、更精准的电子产品应用的纳印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置依次衔接配合作用的进料机构、输送机构、纳印机构、收料机构,由此实现连续性的整体纳印,同时全程自动机械化操作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纳印精准度,优化成品质量的电子产品原资材自动纳印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电子产品原资材自动纳印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设有用于定位装配各个部件的支架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体上沿一定向次序排列安设进料机构、输送机构、纳印机构、收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中卷设呈带体的原资材,所述输送机构具有多对能够上下夹持上述原资材并通过滚动摩擦驱动原资材定向输送的轮体、轴体组合,所述纳印机构具有设置于上述原资材上方的油墨喷头,所述收料机构与上述原资材通过卷设形成衔接相连。
本电子产品原资材自动纳印设备中的原资材呈带条状,且其上依次连续贴设电子元件,该电子元件即需要进行纳印操作。因各个部件衔接作用相互配合定位,由此支架组体根据布局需要由机架的顶面上竖立固设,故支架组体可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单个架体,架体的高度即为定位部件所需的高度决定。支架组体中的全部架体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本电子产品原资材自动纳印设备的工作流程为:首先由进料机构按设定的标准速率自动释放原资材,该原资材的定向释放进给量随即进入输送机构,并位于其中上下的轮体、轴体之间呈夹设,在轮体、轴体的双面定向旋转驱动下,原资材连续不断由输送机构的进向侧方移动至出向侧方;输送机构的出向侧方处设置纳印机构,纳印机构中的油墨喷头按照设定的时间频率对下方匀速输送的原资材进行喷墨纳印;最后由收料机构按同步速率收纳加工完毕的原资材,由此完成对原资材上电子元件的纳印操作,同时连续性的整体化加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操作精度。
在上述的电子产品原资材自动纳印设备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呈转动穿设于上述支架组体上的主驱动滚轴和辅驱动滚轴,其中主驱动滚轴的轴端连接一调速电机,所述主驱动滚轴和辅驱动滚轴的同侧端部均具有周向啮齿,且两者由该侧端部相连套接传动齿形带,所述支架组体上一一对应主驱动滚轴、辅驱动滚轴的上方铰接设置调整摆臂,所述调整摆臂上架设铰接有压持滚轮,所述压持滚轮在上述调整摆臂压合后一一正对主驱动滚轴、辅驱动滚轴呈上下贴合接触。主驱动滚轴和辅驱动滚轴呈平行并排设置且两者的尺寸规格相同,由此主驱动滚轴和辅驱动滚轴的顶点高度位于同一平面上。主驱动滚轴和辅驱动滚轴的一侧端部均与传动齿形带形成齿啮合连接,传动齿形带上具有调整带体张紧度的预紧部件。调整摆臂共两个,且调整摆臂呈直角框体并对称设置,即调整摆臂均由相对内端侧与支架组体铰接相连,由外端侧可进行自由弧形摆动。压持滚轮为聚氨酯胶轮,其位于调整摆臂的直角框体内并由两端伸出的轴体与框边形成穿设连接。当调整摆臂由外端侧向上方弧形摆动,其上架设的压持滚轮便脱离定位于下方的主驱动滚轴或者辅驱动滚轴;当调整摆臂下压贴合支架组体,则其上的压持滚轮便正对压合定位于下方的主驱动滚轴或者辅驱动滚轴;由此控制调整摆臂的下压位置,便可调节压持滚轮与主驱动滚轴或者辅驱动滚轴之间的压合紧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友结意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友结意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51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