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舰船控制及电力电缆用低烟无卤低毒阻燃填充芯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4704.7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1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伟;张军坤;袁保平;陈祥楼;赖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全信传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舰船 控制 电力电缆 用低烟无卤 低毒 阻燃 填充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舰船控制及电力电缆用低烟无卤低毒阻燃轻型填充芯的制备方法,属于舰船用低烟、无卤、低毒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舰船用电缆标准,当推MIL-DTL-24643,现行美国军标MIL-DTL-24643 2002总体结构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MIL-DTL-24643B 2002舰船用低烟电缆和软线通用规范,第二部分为MIL-DTL-24643/2 2002~MIL-DTL-24643/58 2002舰船用低烟电缆和软线系列详细规范。我国已于1994年发布实施了GJB1916-94《舰船用低烟电缆和软线通用规范》但尚无具体产品的详细规范。传统上采用的填充的缺点:石棉,玻璃丝,实芯橡胶条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且不太环保,挤出的填充条不但原材料价格昂贵且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宜控制,生产效率较低,同时,传统用乙丙橡胶绝缘或交联聚乙烯线芯是通过挤塑机挤出在挤出的过程中需要调试对模,同时外径挤出不稳定并且挤出后的线芯相对较硬,不宜压缩,对电缆间隙的填充率较低,柔软性较差。传统的舰船控制及电力电缆用低烟无卤低毒阻燃轻型填充芯制备方法,其工艺需采用特殊的低烟无卤阻燃乙丙橡胶挤出且外径的均匀性不宜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舰船控制及电力电缆用低烟无卤低毒阻燃轻型填充芯的制备方法,其目的旨在提高电缆的柔软性、圆整性,同时又能在移动场合的环境中保持其优异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舰船控制及电力电缆用低烟无卤低毒阻燃轻型填充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多根宽度为20-90mm,厚度为0.15mm的低烟无卤高阻燃布带,通过切带机分别进行分切,切成宽度为15mm或20mm或25mm或30mm或40mm;
2)将带子再经过复带机进行扶绕,分别扶绕在不同的盘径上;
3)将扶绕的盘子,进行倒带,倒到电缆盘上;
4)将电缆的盘具,安装在成缆机或束线机上进行束绞,将成缆机的节距调整至500-800 mm节距,目的为加快生产率,同时能使各布带直径进行束合完成一致;
5)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对束合的方向进行调节,通常调整为右向,在束合的过程中将设备的参数设置为退扭状态,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扭力的不断累积将填充芯扭断;
6)与此同时在束合是选用合适的模具将各布带进行紧压,压到工艺要求的尺寸。
本发明的优点:1)舰船电缆是使用在军舰、河海船舶以及海上石油平台等海上浮动建筑物环境中以及停泊时的岸电动力连接为舰船设备提供动力。2)对电缆的柔软性、圆整性特性有了质的提高,同时又能在移动场合的环境中保持其优异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使普通舰船电缆具备了更稳定的结构外形,保证了电缆在移动场合下长期使用,为舰船设备正常、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提供了保障;3)替代了原有的实芯结构和玻璃丝、聚丙烯网状绳或石棉条结构,同时又满足了“GJB1916-94 舰船用低烟电缆和软线通用规范”和“IEC60092-350 2001第350部分:船用电力电缆,一般结构及试验要求”以及IEC60092-353 2001第353部分:额定电压为1kV及3kV的单芯及多芯挤包实芯绝缘、无辐射场的电力电缆”中对舰船用电缆的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舰船控制及电力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1,舰船控制及电力电缆的结构是用电线电缆绞线机或束线机将镀锡铜丝绞合在一起的导体1的外围是绕包绝缘层2,绕包绝缘层的外围是用电缆挤塑机挤出的低烟无卤阻燃乙丙橡胶绝缘线芯并经过电子加速器辐照交联的挤出绝缘层3,挤出绝缘层的外围是用成缆机将多个绝缘线芯绞合并绕包在一起的特制填充芯4,特制填充芯的外围是用挤塑机挤出的低烟无卤交联聚烯烃料并经过电子加速器辐照的内护套层5,内护套层的外围是用编织机编织的镀锡铜丝作为的铠装层6。
所述的挤出绝缘层中的多个绝缘线芯间隙填充的是特制填充芯。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全信传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全信传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47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正三角形单元平面阵列可展机构
- 下一篇:水洗可去信息唛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