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化机械光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4249.0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8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市光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5 | 分类号: | G02B6/35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机械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光通信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机械光开关。
背景技术
光开关是一种重要的光无源器件,在光通讯网络中可对光信号进行选择性开关操作。光开关在动态配置分插复用器OADM、交叉连接器OXC、系统监测与保护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任一通信网络中,通信信道均要在各节点间进行信道路由或转换,所以光开关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光无源器件之一。
目前市场的小型机械光开关,如专利号为ZL200620039189.6的中国发明专利所示,其外壳内开设有容放继电器的凹腔,凹腔的底部开设有电控引脚孔。继电器安装在外壳凹腔内,且继电器的电控引脚从外壳底部开设的电控引脚孔引出。外壳的两侧壁固定安装两个焊桥,两个焊桥位于同一轴线上,焊桥的内部各安装有一准直器。继电器悬梁臂的前端安装有棱镜,该棱镜处于2个准直器之间。然而上述结构的光开关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光开关属于精密器件,需要严格的密封;一旦灰尘进入到光开关内部特别是进入到2个准直器之间的光路上(如附着在继电器悬梁臂前端的棱镜上)便会影响光开关的性能,而传统光开关的继电器的电控引脚极细,外壳底部开设的电控引脚孔鉴于工艺限制和安装需求,继电器的电控引脚在嵌入外壳底部开设的电控引脚孔之间时,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容易让灰尘进入而影响光开关的密封性。2、由于传统光开关直接沿用继电器自带的引脚作为电驱动引脚,因此使用时需要将继电器自带引脚焊接在外部设备上才能够实现光开关与外部设备的电连接,而这种采用继电器引脚与外部设备实现连接的方式,既会因继电器自带引脚排布密集而使得光开关焊接在与外部设备时极难操作,又会因光开关与外部设备的焊接固连方式而使得两者的连接与拆分的灵活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又会因因继电器自带引脚极细而使得光开关的电控引脚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折断现象。由此可见,传统光开关的封装结构亟需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小型机械光开关密封性差,驱动引脚容易折断,安装麻烦,不易于集成等问题,提出一种模块化机械光开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设计的模块化机械光开关,其主要由外壳、继电器、2个焊桥、2个准直器、模块盒、盒盖、电路板、连接线和接插件构成。其中:所述继电器由主体和悬梁臂构成。主体的下部带有电控引脚、主体的前部带有触片。悬梁臂的后端固定在主体的触片上,悬梁臂的前端固定有一棱镜。所述外壳内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方形腔和U形腔。其中方形腔供继电器的主体容放,U形腔供继电器的悬梁臂容放。所述2个焊桥分别固定在外壳靠近U形腔一端的2个侧壁上。2个焊桥均呈中空贯通的筒状,其内部均与U形腔相互连通。2个焊桥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2个准直器分别安装在2个焊桥的内部。所述模块盒的内部具有一个容置腔,该容置腔的中部设有防止外壳晃动的固定条。模块盒的2个相对侧壁上各开设有一出纤孔。外壳嵌设在固定条之间,外壳内固定的继电器底部朝上设置,2个准直器上的引出光纤分别从2个出纤孔引出模块盒外。所述电路板焊接在继电器的电控引脚上。所述接插件安装在模块盒的侧壁开设的接插出孔内,其接插件的接插管脚伸出模块盒外。所述连接线电连接电路板和接插件。所述盒盖扣合固定在模块盒上方,并将外壳、继电器、2个焊桥、2个准直器、电路板和连接线密闭在模块盒的容置腔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盒盖与模块盒之间最好设有密封圈。
上述方案中,所述模块盒盖与模块盒之间的缝隙和/或准直器的引出光纤与模块盒的出纤孔之间的缝隙和/或接插件与模块盒的接插出孔之间的缝隙,最好通过胶水进行密封。
上述方案中,所述盒盖和模块盒最好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造。
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壳最好采用镀金金属材料制造。
上述方案中,所述焊桥的筒壁上最好开设有灌焊孔,焊锡从该灌焊孔灌入,将准直器固定在焊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市光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桂林市光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42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杂曲面空腔零件液压成形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风扇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