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电子信息卡访问密钥动态生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2481.0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3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臣;王斌;彭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广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9/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192 天津市滨海新区空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电子信息 访问 密钥 动态 生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加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信息卡访问密钥的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电子信息卡将有关车辆身份的数字化信息存储于其中,使用时固定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这样一来,存储在车辆电子信息卡中的信息就可以由阅读器直接读取,所以该技术的识别可靠性较高。但是,车辆电子信息卡中的数据若被轻易读取并非法利用,将会对车辆的信息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现有技术中车辆电子信息卡的访问密钥可以对车辆电子信息卡中的数据进行读保护,对于防止车辆电子信息卡中的信息被他人非法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车辆电子信息卡包括Reserved、EPC、TID和USER四个数据存储区:
Reserved区中存储访问口令(Access Password)和杀死口令(Kill Password);EPC区为首先对外暴露的区域,任何阅读器或采集设备都可随意读取;TID区为出厂时,由厂家统一设定的唯一编码;USER区用来存储与系统需求相关的信息。在未获得正确访问密钥的情况下,阅读器或采集设备不能读出Reserved区和USER区中的数据,而EPC区和TID区能被随意读取。
目前,对于车辆电子信息卡中数据的读保护,主要是基于Gen2协议的特点以及当前车辆电子信息卡的特性,其具体操作方式为:先将所有访问密钥列表存储在阅读器的PSAM卡中,利用EPC区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作为获取访问密钥的索引,对车辆电子信息卡进行读取时,根据存储在EPC区中的访问密钥索引,从插在阅读器中的PSAM卡中获取对应的访问密钥;还可将所有访问密钥列表存储在数据中心,根据存储在EPC区中的访问密钥索引,从数据中心获取访问密钥。
以上对车辆电子信息卡进行读保护的方式,有效地利用了首先读取EPC区,利用EPC区作为获取访问密钥的索引,需要将访问密钥存储在PSAM卡或数据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访问密钥的安全性。
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如果将访问密钥存储在阅读器的PSAM(终端安全控制模块)卡中,一旦插在阅读器上的PSAM卡被盗,信息将是不安全的;每次读取车辆电子信息卡中的信息时,须从PSAM卡中检索访问密钥,耗费时间相对较长,不能有效地支持车速较高、车辆并行的实际应用需求;在对访问密钥进行更新时,需要对每个阅读器PSAM卡中的访问密钥进行更新,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中统一更新的难度较大。这些正是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电子信息卡访问密钥动态生成方法,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现车辆电子信息卡的初始化、访问密钥动态生成和访问密钥更新三大应用。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电子信息卡访问密钥动态生成方法,所述车辆电子信息卡包括Reserved、EPC、TID和USER四个数据存储区,且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初始化、访问密钥动态生成和访问密钥更新,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初始化车辆电子信息卡:初始化应用程序向访问密钥生成系统发送初始化操作指令,根据随机时间产生版本号,再调用密钥种子算法,根据版本号生成密钥种子和EPC随机码,并将版本号、密钥种子、指纹和EPC随机码写入EPC区,最后将生成的访问密钥写入Reserved区;
密钥种子公式为:
其中:定义n=pq,p,q是两个满足p≡q≡3mod4的大素数,n是Blum整数,s-1为选择的一个与n互素的随机整数;
步骤二、动态生成车辆电子信息卡访问密钥和EPC随机码:访问应用程序清点车辆电子信息卡从车辆电子信息卡获得EPC区存储信息,根据EPC区存储的指纹信息验证车辆电子信息卡的身份,如果符合要求则获取对车辆电子信息卡的读写权限,调用访问密钥生成算法,根据存储在EPC区中的密钥种子和版本号动态生成访问密钥;
访问密钥公式为:
f(s0)=(z1,z2,…,zl)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广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广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2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