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数控旋压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311805.9 | 申请日: | 2012-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4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华;张若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1D22/14 | 分类号: | B21D22/14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数控 旋压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带轮的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立式数控旋压机。
背景技术
“V”型皮带轮(通称“V”型带轮)是用途十分广泛的机械传动零件之一,如何解决好“V”型带轮的优化,对促进机械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至今带轮的最佳结构是中空的钢板结构。这种形式的带轮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抗扭、抗弯能力,以最少的材料实现所要求的刚度和强度。因此,钣制旋压带轮可以大大降低产品重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因此,需要我们研制出来适合需要的旋压机。
经几年来生产带轮的实践,初期研制的卧式带轮旋压机(C630车床改装)具有结构简单、性能良好、造价低等优点,现已用于单、双槽带轮的批量生产。但从机床的结构刚度、压力、机构以及控制等方面还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带轮新产品的要求。为此,设计专机时要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 提高机床的整体机构刚度;
2) 提高机床的功率与压力以适应多品种带轮加工的需要;
3) 提高带轮产品质量,重点解决材料减薄与打滑的问题,在带轮旋压时常出现工件与顶压座打滑而引起工件表面划伤和粘结现象;
4) 采用先进的控制方法,使机床调试方便、准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类似于四立柱液压机的立式数控旋压机,采用数字控制系统,各油缸的位移和速度均有数字显示,便于调整和监控,能生产各种皮带轮,且能有效解决带轮旋转时的打滑问题。
本发明的立式数控旋压机,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立式数控旋压机,包括主机、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安装在主机后方,控制系统安装在主机左侧,所述的主机包括安装于主轴孔中的偏心机构和同步回转的上、下主轴。
所述的上、下主轴的端部均安装有相同的一级传动齿轮,2个一级传动齿轮的同侧分别设置有与之啮合的二级传动齿轮,2个一级传动齿轮之间和2个二级传动齿轮之间分别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同步传动轴,同步传动轴连接在液压马达中。
所述的偏心机构包括偏心轴和可旋转的内、外偏心套,内、外偏心套依次套在偏心轴外壁。
所述的主机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上、下工作平台和活动平台,2个二级齿轮分别安装在下工作平台和活动平台上,且安装在活动平台上的齿轮随活动平台沿传动轴滑动。
所述的主机还包括带有活塞杆的顶压油缸,顶压油缸垂直安装在上工作平台上,活塞杆上的球头与活动平台连接。
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节流调速泵站和安装在主机右后方的容积调速泵站,节流调速泵站与容积调速泵站相邻安装。
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操纵盒、可编程控制器、显示屏和由光栅位移传感器传递信号的位置控制器,操纵盒主机前方,可编程控制器安装在主机右侧,显示屏与光栅位移传感器连接。
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分别连接上、下主轴和偏心轴的3个光栅位移传感器,每个光栅位移传感器均连接有一个位置控制器和显示屏。
所述的光栅位移传感器的栅距为0.01mm,数显分辨率为0.01mm,计数范围为0-999.99mm。
所述的主机架还包括4根外壁均设置有加强套的立柱,活动平台的4个角分别设有孔,4根立柱分别穿进4个孔中,与活动平台活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立式数控旋压机设计了偏心机构和专用的上、下主轴同步回转机构,解决了带轮旋转时的打滑问题;
2、本发明的立式数控旋压机采用数字控制系统,各油缸的数字和位移均有数字显示,便于调整和监控,能生产各种皮带轮;
3、本发明采用类似于四立柱液压机的立式结构,增加了结构的整体刚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式数控旋压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立式数控旋压机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立式数控旋压机偏心轮回中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立式数控旋压机偏心轮第一预成形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立式数控旋压机偏心轮第二预成形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立式数控旋压机偏心轮成形位置示意图;
图7为图4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立式数控旋压机液压系统平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18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弃型壳再生利用方法
- 下一篇:无水硝酸锂的制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