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向调压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1602.X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5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魏文义;张根志;郑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5/36 | 分类号: | B60T1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桑传标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调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单向调压功能的单向调压阀,尤其适用于车辆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大部分汽车都存在制动跑偏问题,当出现制动跑偏时,说明要保持车辆按未实施制动前的行驶方向继续前进时左右两侧车轮所需要的制动力相等,但左右两侧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却不相等;或者左右两侧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相等,但要保持车辆按未实施制动前的行驶方向继续前进时左右两侧车轮所需要的制动力却不相等。这两种情况都是由车辆整车设计不合理或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等原因引起的,在很多情况下只靠调整制动器制动间隙是很难解决的。这就需要在汽车制动管路系统中对左前车轮制动管路和右前车轮制动管路对左右车轮的制动力进行适应性调节。假设车辆在制动时出现向左跑偏的现象,说明左侧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相对较大,左前制动分泵内的液体压力大于右前制动分泵内的压力,需要使左前制动分泵内的液体压力相应减小,使左侧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有所下降,当其下降至与右侧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相匹配时,制动跑偏现象便消除了。
为解决上述的制动跑偏问题,常采用在制动管路中连接单向调压阀的方法加以解决。对于某些特定的车型,可能会出现大多一个方向制动跑偏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可仅在单侧制动管路中连接一个单向调压阀即可,比如向左制动跑偏,可仅在左前车轮制动管路中增加一个该单向调压阀即可。但很多车辆存在不确定方向的跑偏,例如仅将单向调压阀安装在左前车轮制动管路中,而车辆却出现了向右制动跑偏,这时就需要将单向调压阀移至右前车轮制动管路中,使调节过程变的复杂麻烦。此时则需要采用双回路单向调压阀,将其单独或同时安装在后制动管路中。
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结构形式的单回路单向调压阀,通常在结构都较为繁复。而且,通常采用两个单回路单向调压阀并联设计的方式来实现双回路单向调压阀的功能,例如,在中国专利CN 201792853U中,就是采用两个同样地单回路单向调压阀并联组成双回路单向调压阀,或者,也可单独设计结构更为复杂的双回路单向调压阀,这都在安装使用和维护时带来诸多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向调压阀,该单向调压阀的阀体结构简单、精巧并且方便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向调压阀,该单回路单向调压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置有进口和第一出口并且该阀体的阀腔内设有主阀芯、弹性件、控制阀芯和预紧机构,其中,弹性件弹性支撑在主阀芯与控制阀芯之间,预紧机构设置在控制阀芯一侧以通过推动该控制阀芯来调节弹性件的预紧力;阀腔由主阀芯分隔成高压腔和低压腔,高压腔连通进口,低压腔位于主阀芯与控制阀芯之间并连通第一出口,并且阀体上还设有旁通道,该旁通道的一端连通高压腔,另一端能够通过控制阀芯的往复移动而选择性被该控制阀芯封闭或与低压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旁通道的一端通过第二开口连通所述高压腔,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口连通所述低压腔,并且该低压腔通过第三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出口,其中,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并且所述主阀芯设置为至多能够在所述第三开口一侧的该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往复移动,所述控制阀芯设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三开口的另一侧往复移动并能够通过该控制阀芯的往复移动来闭合或打开所述第一开口。
优选地,所述阀体的阀腔形成为圆柱形并且所述主阀芯和控制阀芯具有与所述圆柱形阀腔的内周壁相适配的外柱面,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均形成在所述内周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与主阀芯之间的所述内周壁上形成有限位台阶。
优选地,所述预紧机构包括调节螺钉,该调节螺钉与所述阀腔的内周壁之间形成螺纹连接并能够沿螺纹旋动。
优选地,所述调节螺钉的一端顶靠在所述控制阀芯上,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卡簧或防松螺母。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芯的外周面上设有“O”形密封圈,并且所述调节螺钉与所述控制阀芯之间的接触面形成为弧形面。
优选地,所述调节螺钉与所述控制阀芯相接触的端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唇形密封圈,并且所述调节螺钉的端部与所述控制阀芯之间的接触面形成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控制阀芯的外周面与所述阀腔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返流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16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密处理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手腕体前端转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