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卡扣结构及应用该卡扣结构的电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11084.1 | 申请日: | 2012-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5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蔡鑫荣;陈威世;孙留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 |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应用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扣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设置于电子装置壳体上连接固定两个组件的卡扣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该卡扣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装置如小型通信终端产品及家电、数码产品,其连接方式都是通过螺丝锁紧或者卡扣连接方式来固定。然而采用螺钉固定连接方式不仅繁琐且费时,且在装配过程没法保证每个螺钉的锁紧力度都完全相同,从而容易在螺钉配合处产生应力破坏。此外,螺钉固定的方式决定了电子装置拆装需要借助拆装工具,或者专业人员进行拆装,可见这种固定方式具有安装及拆卸操作不便等固有缺陷。
卡扣连接方式固定结构相对于螺钉方式来说,比较方便,但卡扣结构连接必须兼顾拆装方便及连接的紧固性。卡扣结构连接过于紧固,则拆卸时操作困难,需借助拆装工具,甚至可能因拆卸时操作不当而造成卡扣永久性变形或者破坏。若卡扣设计比较宽松,则虽拆装方便,但卡扣容易松动,从而影响电子装置的装配牢固性。
2011年10月12日公布的、申请公布号为CN10221565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卡扣结构及具有该卡扣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壳体,卡扣结构主要包括一框体、一本体、一配合部及一卡持部,卡扣的配合通过抵持块抵持勾上,从而实现卡扣紧固连接。但该卡扣结构的配合部太长,易折断及变形,且需要卡持部抵持块配合才可完成装配,装配比较繁琐。
在2010年1月13日公告、授权公告号为CN201382049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卡扣结构及应用该卡扣结构的终端设备,其中卡扣结构主要是由上卡扣、侧卡扣、及一卡孔组成,卡扣配合属于强制性配合,拆卸时需借助拆装工具通过卡孔施力于上卡扣,从而使卡扣相分离,当有三个以上卡扣时,需同时将力通过卡孔作用卡扣上,卡扣才能够成功分离。因此,这种卡扣结构具有拆卸不方便、卡扣易于折断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连接紧固、又拆装方便的卡扣结构及应用该卡扣结构的电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卡扣结构设置于电子装置壳体上,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子装置壳体上的第二组件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弧形弹性臂、限位槽、滑动通孔、第二弧形弹性臂,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滑动通孔的外壁上;设置在所述电子装置壳体上第一组件上的卡扣,所述卡扣上设有定位筋,所述卡扣与所述滑动通孔滑动配合,所述定位筋与所述限位槽配合后,完成所述电子装置壳体上的电子装置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卡扣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弧形弹性臂作为安装配合的紧固元件,利用弹性形变所具有的特性,即弧形弹性臂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外力消失后,弧形弹性臂恢复至受力前状态,使安装连接更加可靠。在滑动通孔上设有定位槽、在卡扣上相应设有定位筋,安装固定时更容易实现精确的配合与定位。
同时弧形弹性臂与矩形弹性臂相比不易产生应力破坏,具有不易折断的特性。电子装置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安装及拆卸无需借助拆装工具。安装时,仅需将所述的第一组件的卡扣对准所述第二组件的滑动槽并进行滑动,待限位槽和定位筋配合后,即可完成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的固定连接安装。拆卸时,则只需施加一个推力,迫使弧形弹性臂发生弹性形变,使第一组件从滑动槽滑出。因此,采用本发明卡扣结构的电子装置结构简化,电子装置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安装、拆卸简便易行,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电子装置主体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底座的透视图;
图3是图1中21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22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底座与电子装置主体的壳体连接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卡扣结构,主要应用在小型通信终端产品及家电、数码产品等电子装置中,设置于电子装置壳体上,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20,卡扣结构用于对两者的连接和固定。
下面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组件为一底座10,第二组件为一电子装置主体的壳体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10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