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刚度可匹配橡胶支撑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1010.8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9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赖亮庆;陈高升;裴高林;米志安;刘嘉;王景鹤;苏正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C27/06 | 分类号: | F16C27/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10009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度 匹配 橡胶 支撑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弹性轴承复合技术,涉及一种刚度可匹配橡胶支撑轴承。
背景技术
直升机旋翼系统中均采用减振装置,通常采用弹性轴承结构来减小旋翼摆振对机身的影响,可承受大的离心载荷和大的挥舞摆振变距,有效减小机身的振动,避免直升机产生地面共振和空中共振,大大提高了直升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此外,采用弹性轴承结构可以大幅提高桨叶及旋翼系统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是旋翼系统中的关键功能构件。
现有技术刚度可匹配橡胶支撑轴承包括球形金属隔片、平板金属隔片及隔片之间的橡胶层和大小接头、中间过渡金属件。其中,大接头为平板金属结构,平板结构胶层总厚度过大使得弹性轴承径向刚度偏低,对径向刚度要求较大的场合,该结构难以同时满足径向刚度和轴向刚度的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实现压缩刚度与径向刚度在较大载荷范围内实现匹配的橡胶支撑轴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刚度可匹配橡胶支撑轴承,其包括小接头、一组球形金属隔片、中间过渡金属件、若干层平板金属隔片、大接头,所述球形金属隔片由球形橡胶层粘接成一体,且各球形金属隔片为同球心,球形金属隔片从小接头到中间过渡金属件之间面积逐渐变大,最小的球形金属隔片与小接头相连、最大的一层球形金属隔片与中间过渡金属件相连,所述平板金属隔片之间由平板橡胶层粘接为一体,且粘接为一体的平板金属隔片一端与中间过渡金属件相连,另一端与大接头相连,其中,球形橡胶层总厚度与平板橡胶层总厚度比值在1.0~10.0之间。
所述球形金属隔片的层数为4~10层,平板金属隔片为1~6层。
所述球形金属隔片、平板金属隔片的厚度为0.5mm~1.5mm,厚度公差控制在±0.1mm。
球形金属隔片胶层厚度和平板橡胶层厚度为0.5mm~2.0mm。
大接头与平板橡胶层之间的具有金属凸台。
所述大接头、小接头、球形金属隔片、平板金属隔片及中间过渡金属件的正中心均开有通孔,经胶层粘接成一个整体后各通孔同轴。
所述各球形橡胶层厚度应保证均匀并同球心,各平板橡胶层厚度应保证均匀并相互平行。
球形金属隔片在球面与卷边的过渡处采取圆角处理,内圆半径R1取R0.5mm~R3mm,外圆半径R2取R0.5mm~R4mm。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刚度可匹配橡胶支撑轴承采用多层球形轴承与多层柱形轴承复合,通过控制球形金属隔片、平板金属隔片的层数及各胶层的厚度,在保持接口和外观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可在较大载荷范围内实现压缩刚度和径向刚度的匹配,满足直升机旋翼系统对弹性轴承压缩刚度、挥舞刚度、扭转刚度和径向刚度的不同设计要求,且该设计自由灵活,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成型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刚度可匹配橡胶支撑轴承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5为球形金属隔片卷边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刚度可匹配橡胶支撑轴承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
其中,1-小接头,2-球形橡胶层,3-球形金属隔片,4-中间过渡金属件,5-平板橡胶层,6-平板金属隔片,7-大接头,8-金属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4,其中,图1是本发明刚度可匹配橡胶支撑轴承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仰视图,图4为图1的A-A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刚度可匹配橡胶支撑轴承包括一组球形金属隔片、若干层平板金属隔片及隔片之间的橡胶层和大小接头、中间过渡金属件。
所述的一组球形金属隔片3经球形橡胶层2硫化粘接成一体后,各球形金属隔片是同球心的,各球形金属隔片的厚度是均匀的,球形金属隔片从小接头到中间过渡金属件之间面积逐渐变大,最小的球形金属隔片与小接头之间、最大的一层球形金属隔片与中间过渡金属件之间及各球形金属隔片之间均通过橡胶层经硫化粘接成一体。
所述的平板金属隔片6的厚度是均匀的,经平板橡胶层5硫化粘接成一体后各隔片之间相互平行,且最下方的平板金属隔片经橡胶层与中间过渡金属件相胶结,最上方的平板金属隔片经橡胶层与大接头相胶结,并经硫化粘接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10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鉴别归一化的手写汉字识别方法
- 下一篇:电液动力可控喷印亚微米纤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