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滑动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9668.5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8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会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安达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12 | 分类号: | F16C33/12;F16C33/10;F16C33/14;C22C9/02;C22C1/05;C25D3/60;B22F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王德祥 |
地址: | 51054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滑动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轴承。
背景技术
内燃机滑动轴承主要有支承轴及轴上零件,保持轴的旋转精度、减少转轴与支承之间的摩擦与磨损的作用。内燃机滑动轴承主要分为铜合金滑动轴承和铝合金滑动轴承两种,铝合金滑动轴承由于承载能力低,所以多数用于小轿车等轻载的场合,而铜合金滑动轴承具有高承载、高抗疲劳强度等特点,多用于重型卡车、赛车、轮船等重载条件。
随着汽车的普及,发动机的性能也大大提高。现今发动机正向着高转速、高增压、低能耗发展,要求滑动轴承要具有高的承载能力、低的摩擦系数和长的寿命,所以铜合金材料的滑动轴承就成为主要选择。而传统的铜合金材料多数为CuPb20Sn4,CuPb24Sn,CuPb10Sn10,CuPb17Sn5等含铅材料,含铅量高达20%,对环境污染严重。为了适应滑动轴承发展的新需求,我们急需提供一种承载能力高、抗疲劳强度好、且环保无铅的新型滑动轴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环保、承载能力高、抗疲劳强度好且使用寿命长的滑动轴承。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成本、制作方式简单的加工上述滑动轴承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包括钢背层、铜合金基底层、中间层和减摩层,所述铜合金基底层位于钢背层的上部,中间层位于铜合金基底层和减摩层的中间;所述钢背层为优质低碳钢,所述铜合金基底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如下元素:锡6~10%,镍0.3~5%,铟0.5~2%,固体润滑剂1.0~10%,硬质颗粒1.0~5.0%,余量为铜。
一种滑动轴承,其中铜合金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如下元素:锡6%,镍0.3%,铟2%,固体润滑剂10%,硬质颗粒1.0%,余量为铜。
一种滑动轴承,其中铜合金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如下元素:锡10%,镍5%,铟0.5%,固体润滑剂1%,硬质颗粒5%,余量为铜。
一种滑动轴承,其中铜合金层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如下元素:锡8%,镍3.1%,铟1.3%,固体润滑剂4%,硬质颗粒2.5%,余量为铜。
一种滑动轴承,其中固体润滑剂包括石墨和二硫化钼,石墨和二硫化钼的重量配比为1:1;硬质颗粒为Fe2P或Fe3P或FeB或Fe2B或Fe3B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一种滑动轴承,其中减摩层为电镀镀层,电镀镀层为锡铜镀层或锡镀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锡铜镀层按重量百分配比计:铜含量小于10%,余量为锡。
一种滑动轴承,所述减磨层为喷涂镀层,所述喷涂镀层包括树脂、二硫化钼和石墨三种物质,按重量百分配比计三种物质具体含量为二硫化钼为20%~75%,石墨为5%~20%,余量为树脂。
一种滑动轴承,其中中间层由镍或镍锡材料组成,所述镍锡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镍不低于60%,余量为锡。
一种滑动轴承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照所述铜合金中个元素的重量配比,采用水雾法制取铜合金粉末;
(2)将固体润滑剂、硬质颗粒和铜合金粉末均匀混合;
(3)将上述粉末均匀地铺在钢背层上;
(4)经过初烧、初轧、复烧、复轧制成所述滑动轴承。
本发明滑动轴承为多层材料结构,其中基底层位于钢背层上面,钢背层是由低碳钢组成,本发明铜合金材料上面的减摩层可以是电镀镀层也可以是喷涂镀层,在铜合金基底层与减磨层之间的中间层可以阻挡产品在工作中由于铜的扩散而引起的基底层性能下降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轴瓦的性能。
本发明滑动轴承的钢背层中低碳钢的硬度大于160HV,延伸率大于10%,钢板的厚度不超过20mm,长度不超过2500mm,宽度不超过1000mm。基底层中铜合金的硬度大于90HV,铜合金采用烧结的方法复合在钢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安达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安达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96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