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电工程设备用超大厚度钢板及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9621.9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1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于生;赵文忠;刘生;田苗;林明新;罗应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12 | 分类号: | C22C38/12;C22C33/04;C21D8/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曹淑敏 |
地址: | 462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 工程 备用 超大 厚度 钢板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工程设备用超大厚度钢板及生产方法,属于炼钢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核电工业的迅猛发展,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中用于制造设备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筒体及高压封头和安注箱等关键设备的钢板的需求量剧增。但是,国内使用的钢板几乎都是从欧洲进口,价格昂贵且生产周期长;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的关键设备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及高压封头和安注箱等用的钢板采用美国ASME标准,使用的牌号是SA533GrBCL2,由于该钢板用在核电设备高压封头关键部位,常年受核反应物质的侵蚀,由于核反应产生各种苛刻环境,因此要求钢板具有特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钢板力学性能要求极为严格,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适中,要求低温韧性好,强韧性匹配良好,抗低温脆化组织致密、晶粒细小、耐辐射,有良好的耐高温氧化、良好的焊接和冷、热加工性能;产品头、尾横向、纵向拉伸性能优良;无夹杂、无裂纹、具有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数值相近的特点。并且随着设备的大型化,钢板要求的厚度越来越大,随着板厚的增加,带来性能的恶化,强度的降低以及低温冲击韧性的下降。如何能够生产出核电工程一、二级关键设备用超大厚度钢板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所述的超大厚度是指钢板的厚度为155mm。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核电工程设备用超大厚度钢板及生产方法,超大厚度,钢板强度适中,低温冲击韧性和高温拉伸性能良好,抗层状撕裂性能、冷加工及焊接性能均良好,满足核电关键设备的要求,可应用于核电站蒸发器、高压封头及压力容器等关键设备的制造,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
一种核电工程设备用超大厚度钢板,各组分重量百分含量如下:C≤0.20%,Si:0.10-0.30%,Mn:1.15-1.60%,P≤0.012%,S≤0.010%,Mo:0.45-0.55%,Ni:0.50-0.80%,Cr≤0.20%,V≤0.01%,Cu≤0.18%,Nb≤0.02%,Ti≤0.03%,Al总≥0.020%,Cu+6Sn≤0.33%,残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P、S的重量百分含量控制范围:P≤0.008%,S≤0.005%。
本发明较佳的各组分重量百分含量如下:C:0.13-0.20%,Si:0.10-0.25%,Mn:1.20-1.55 %,P≤0.008%,S≤0.003%,Mo:0.45-0.50%,Ni:0.50-0.75%,Cr≤0.20%,V≤0.01%,Cu≤0.18%,Al总:0.020%,残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钢板的厚度为155mm。
一种核电工程设备用超大厚度钢板的生产方法,包含冶炼、浇铸、加热、轧制、冷却、调质工序,所述的冶炼工序,采用电弧炉冶炼,然后进行LF精炼炉精炼,钢液温度达到1512±10℃时转入真空脱气炉真空处理;所述的浇铸工序,冶炼后的钢水在模铸生产线上进行浇铸,得到钢锭;所述的加热工序,钢锭在均热炉内加热,最高加热温度为1260±10℃,温度低于1000℃时控制加热速度≤100℃/h,保温时间600-720min;所述的轧制工序,采用II型控轧工艺,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轧制,第一阶段为奥氏体再结晶阶段,轧制温度为1000-1150℃,道次压下率≥10%,累计压下率为35-50%,第二阶段为奥氏体非再结晶阶段,轧制温度为820-910℃,累计压下率为55-70%;轧制后得到半成品钢板;所述的冷却工序,半成品钢板采用水冷或堆垛冷却,水冷时的返红温度为650-750℃,采用堆垛冷却时堆垛冷却总时间为60-72小时;所述的调质工序,采用车底式炉淬火+回火方式进行半成品钢板调质处理,淬火温度为860—950℃,保温时间2.0min/mm,淬火后钢板再在车底式炉进行回火,回火温度为610—660℃,保温时间为2.5-4.0min/mm,得钢板成品,所述钢板成品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C≤0.20%,Si:0.10-0.30%,Mn:1.15 -1.60%,P≤0.012%,S≤0.010%,Mo:0.45-0.55%,Ni:0.50-0.80%,Cr≤0.20%, Cu≤0.18%,V≤0.01%,Cu≤0.18%,Nb≤0.02%,Ti≤0.03%,Al总≥0.020%,Cu+6Sn≤0.33%,残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96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氯化亚锡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旋流式反应器和双碱法脱硫除尘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