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8846.2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3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星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7;G02F1/1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12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嵌式触控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上采用的触控显示装置基本都是分离式触摸屏,这种方式为将触控面板与液晶面板分开制造,然后通过组装的方式制作在一起。这样制得的显示装置比较厚,并且由于增加了若干层玻璃、薄膜,显示屏的透光率以及对比度也会明显下降。另外这种做法成本也较高。为了使带有触控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更轻薄,有更好的显示效果和成本优势,嵌入式触控技术诞生了,其为将触控面板和液晶面板结合为一体的技术,其中触控面板的触控技术可以采用电容式触控、电阻式触控或者红外触控等等,其中液晶面板结构也可以为常见的TN(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扭曲向列型液晶)模式、IPS(In Plane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平面内切换液晶)模式或者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边缘电场切换液晶)模式等等。目前嵌入式触控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有两种:
一种是On-Cell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其在液晶面板上配置触摸传感器。各液晶面板和触控组件之间需以贴合来组成。在这样的方式中,提高贴合良率、减少贴合次数,将是触控面板制程技术的发展主流。
另一种是为In-Cell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其将触摸传感器嵌入到液晶像素中。可以在TFT LCD标准制程中完成触控感测元件的制造技术,同时,也没有屏幕外观贴合及机构对准的问题,重量及厚度减少许多,产品将更轻更薄,且不会影响可阅读的视角,面板透光率及屏幕画质更佳。
总的来说,现有技术生产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的使用效果大都不是太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使用效果不是太理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显示结构和电容式触摸结构,所述液晶显示结构包括像素电极层、公共电极层和液晶层,所述像素电极层、公共电极层分别位于所述液晶层的两端,所述液晶层内的液晶为铁电液晶。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为透明绝缘材料。
可选的,所述像素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为透明导电材料。
可选的,所述液晶层中为半V字型铁电液晶,所述半V字型铁电液晶通过对铁电液晶进行不对称锚定工艺得到。
可选的,所述对铁电液晶进行不对称锚定工艺的方式为:所述液晶层的上表面接触到的上取向膜和下表面接触到的下取向膜中的取向方向互为反平行,取向的强度不同,所使用的铁电液晶的方位角θ为22.5°。
可选的,所述液晶层的上表面接触到的上取向膜和下表面接触到的下取向膜中的取向方向互相垂直,取向的强度相同,所述铁电液晶为扭曲铁电液晶,所使用的铁电液晶的方位角θ为45°。
可选的,所述公共电极层为多条平行排列的公共电极。
可选的,所述电容式触摸结构包括与所述公共电极交叉排列的多条平行排列的驱动电极或与所述公共电极交叉排列的多条平行排列的感应电极,所述公共电极和驱动电极或所述公共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具有绝缘层。
可选的,所述液晶层的一侧靠近所述第二基板,另一侧覆盖有彩膜,在所述彩膜相对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为所述电容式触摸结构,所述电容式触摸结构相对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为第一基板。
可选的,所述电容式触摸结构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感应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交叉排列的多条平行排列的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处于同一层。
可选的,所述电容式触摸结构为双层结构,其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感应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交叉排列的多条平行排列的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具有绝缘层。
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或/和感应电极包括重叠的铟锡金属氧化物层和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为网状结构。
可选的,所述金属层的表面覆盖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遮光用的黑矩阵。
可选的,所述液晶层和彩膜之间具有平坦化层。
可选的,所述平坦化层的材质为透明有机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88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