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芯片共晶黏结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08270.X | 申请日: | 2012-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2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钦;安力;徐华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英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4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芯片 黏结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芯片装配工艺领域,具体为一种LED芯片共晶黏结工艺。
背景技术
LED芯片黏结装配时需要充分考虑散热问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热沉处理的方法在保证散热问题的同时实现LED芯片与LED芯片支架之间的固定。
现有技术一般采用黏结胶为银胶,因银胶为硬化胶故芯片底部不能完全平整的黏结在散热铜柱上,芯片与铜柱有一定的缝隙,散热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而这种传统黏结工艺的光源会有一定的光衰。
由于目前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晶片技术的限制,LED的光电转换效率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大功率LED,因其功率较高,大约有10%以上的电能将变成热能释放(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光电转换效率会逐渐提高),这就要求终端客户在应用大功率LED产品的时候,要做好散热工作,以确保大功率LED产品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LED芯片共晶黏结工艺,因锡银混合物在固化时会先变成液态然后才硬化,才使LED芯片无缝隙的固定在LED芯片支架上,有效的提高了LED芯片底部在LED芯片支架的接触,大大的提高了热沉和LED光源的寿命。现有技术一般采用黏结胶为银胶,因银胶为硬化胶故芯片底部不能完全平整的黏结在散热铜柱上,芯片与铜柱有一定的缝隙,散热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而这种传统黏结工艺的光源会有一定的光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LED芯片共晶黏结工艺,采用胶黏方式将LED芯片黏结在LED芯片支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被涂件准备:采用超声波清洗机,首先在超声波清洗机的容器中倒入无水乙醇,然后将待涂胶的LED芯片支架放入超声波清洗机的容器中进行清洗,清洗后将LED芯片支架放入干燥箱以100℃的温度干燥处理1小时;
(2)涂胶:向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LED芯片支架均匀涂抹共晶胶;
(3)固晶:在按步骤(2)涂胶后的LED芯片支架上放置蓝宝石结构并镀有金属衬底的LED芯片;
(4)装料:将按步骤(3)固晶后的LED芯片支架固定在共晶机操作台上,并打开温度与超声波感应器按扭;
(5)升温升频:将固定有固晶后的LED芯片的共晶机操作台的温度逐渐加热到300℃,升温过程中设定温度从60℃开始,以每秒1.5℃的速度逐渐上升;升温的同时使向共晶机操作台发送的超声波信号频率上升,升频过程中设定频率从0赫兹逐渐上升到1500赫兹,并且升频过程与升温过程步调保持一致;
(6)降温降频:通过显微镜观察共晶机操作台上LED芯片完全下沉到与LED芯片支架紧密无缝隙接触在一起后,采用离子风扇使共晶机操作台温度逐渐下降,同时使向共晶机操作台发送的超声波信号频率逐渐下降,并且降温和降频过程步调保持一致,根据提前设置好的温度与超声波频率,在到达设定值时自动复位到原点。
所述的一种LED芯片共晶黏结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共晶胶由银粉、锡粒、液态松香搅拌混合得到,共晶胶中各组分重量分分别为:
银粉 38
锡粒 52
液态松香 10。
本发明易于实现,操作容易,能够在保证散热的同时牢固地将LED芯片无缝隙的固定在LED芯片支架上,提高了LED芯片的热传导,大大提高了LED的寿命。并能满足LED芯片大规模装配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LED芯片共晶黏结工艺,采用胶黏方式将LED芯片黏结在LED芯片支架上,包括以下步骤:
(1)被涂件准备:采用超声波清洗机,首先在超声波清洗机的容器中倒入无水乙醇,然后将待涂胶的LED芯片支架放入超声波清洗机的容器中进行清洗,清洗后将LED芯片支架放入干燥箱以100℃的温度干燥处理1小时;
(2)涂胶:向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LED芯片支架均匀涂抹共晶胶;
(3)固晶:在按步骤(2)涂胶后的LED芯片支架上放置蓝宝石结构并镀有金属衬底的LED芯片;
(4)装料:将按步骤(3)固晶后的LED芯片支架固定在共晶机操作台上,并打开温度与超声波感应器按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英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英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82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设备控制系统
- 下一篇:冲击夯可控震源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