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报废锂离子电池的回收预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8146.3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6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翟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报废 锂离子电池 回收 预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报废锂离子电池的回收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自放电低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移动通讯、计算机、仪器仪表、电动工具中,并在将来有可能广泛运用到电动汽车中。我国每年锂离子电池的年产量接近10亿只,世界年产量将近50亿只。作为个人消费品,每年产生的报废电池数量非常的惊人。这些报废电池含有中有铜、铝等材料,同时还包括钴、锂等稀有金属材料;如果不加回收的进行报废,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是对资源的浪费。对锂离子二次电池报废电池的回收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及社会意义。
目前,国内外都对锂离子电池的回收进行了研究,专利号为CN200410019958.1、CN201010253873.5、CN200910093727.8等专利,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对报废锂离子电池中的某些有价值组分进行筛选、回收、利用。但是其对电池报废之后的预处理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增加后期处理的难度。以CN200410019958.1为例,其处理方法是对电池进行粉碎然后再进行后续处理。而锂离子电池在报废后,由于长时间的循环,极片或者隔膜表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锂金属析出,且电池中仍带电,在进行粉碎时极易发生起火甚至爆炸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报废锂离子电池的回收预处理方法,以避免在后续电池粉碎过程中发生爆炸等情况。
本发明的报废锂离子电池的回收预处理方法的关键在于:首先将锂离子电池刺出泄流孔,然后利用碱性溶液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浸泡,使碱性溶液与锂离子电池中析出的锂进行反应,并中和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遇水所产生的酸液。在水中浸泡可以对电池进行放电,由于锂金属活泼性强,在水中很快反应掉且在水中不会燃烧或爆炸;电解液遇水会产生HF酸,通过碱液中和电解液反应所产生的酸类,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进一步地,为保证浸泡处理彻底,所述碱性溶液的浓度为0.5%~5%,浸泡的时间至少为24小时。
进一步地,为保证安全,浸泡完成后,测量锂离子电池的电压,只有当其电压小于0.5V以下才可以进行后续的粉碎处理,否则继续利用碱性溶液进行浸泡。
进一步地,为加工方便和安全,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阀或安全膜或电池的顶部刺出泄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泄流孔的直径为1~3mm。
进一步地,所述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氢氧化钾溶液、碳酸氢钠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溶液。
进一步地,为保证安全,在浸泡时,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不能短路。
本发明的报废锂离子电池的回收预处理方法可以对电池进行放电,消耗所析出的锂,并中和电解液,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证后续作业的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报废锂离子电池的回收预处理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锂离子电池刺出直径为3mm的泄流孔,然后利用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浸泡,浸泡的时间至少为24小时,使碱性溶液与锂离子电池中析出的锂进行反应,并中和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遇水所产生的酸液;浸泡完成后,测量锂离子电池的电压,只有当其电压小于0.5V以下才可以进行后续的粉碎处理,否则继续利用碱性溶液进行浸泡。
若待处理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安全阀或安全膜,则在安全阀或安全膜上刺出泄流孔,否则在电池的顶部刺出泄流孔。
在水中浸泡可以对电池进行放电,由于锂金属活泼性强,在水中很快反应掉且在水中不会燃烧或爆炸;电解液遇水会产生HF酸,通过碱液中和电解液反应所产生的酸类,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81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读卡器
- 下一篇:一种实用的家庭防盗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