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07408.4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3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平;王兴锋;顾立贞;朱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线 电池 化成 系统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内化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产业及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储能电池的作用愈发重要。一般情况下,储能电池的设计容量较大,内化成电流较高。目前国内常用的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工艺的极柱连接是用带波形齿状的鳄鱼夹与圆柱形极柱直接相连。但是,这种结构方式在运用中存在如下问题:1、鳄鱼夹与圆柱形极柱之间为点接触,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接触内阻较大。此种连接方式中,鳄鱼夹与圆柱形极柱的接触面积,取决于与圆柱形极柱接触的夹子齿数以及鳄鱼夹材料的厚度。接触形成的微小触点有效接触面积较小,在化成过程中易产生接触点过热、极柱变形甚至电池打火等问题;2、内化成电池大约需要5-6天的化成时间,长时间在充放电过程中,一旦鳄鱼夹接触到电解液,就会产生腐蚀。夹子的腐蚀会进一步减少与极柱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化成内阻,降低化成效率。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使极柱密封结构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产品质量。
因此,以上目前采用用鳄鱼夹(带波形齿状)与圆柱形极柱直接相连的方式并非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工艺的极柱连接方法。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时间过长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的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制作电池极柱1,电池极柱1的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扁平状;
b、制作夹子2,其中,夹子2为平口夹,平口夹的夹面21为平面,夹面21与电池极柱1的扁平状部分相配合;
c、用导线3将两夹子2连接起来;
d、将带有焊好导线3的夹子2和电池极柱1连接,夹子2的夹面21夹在电池极柱1的扁平状部分上面。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制备方法使得夹子与电池极柱之间的接触为面接触,接触内阻大大降低,有效提高了导电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效控制了化成过程中极柱的温度上升,减少了温度上升对极柱密封效果的影响,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电池极柱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电池极柱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夹子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夹子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夹子与电池极柱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的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包括电池极柱1、夹子2和导线3。其中,电池极柱1为铅极柱,导电效果较好,电池极柱1的下部为圆柱形,电池极柱1的上部为扁平状。其中,扁平状部分占电池极柱1总长度的1/4-1/2,优选为1/3。电池极柱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形状为扇形。既可以增加电池极柱1与电池的接触面积,又可以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夹子2为平口夹,夹子2的夹面21为平面,夹面21与电池极柱1的扁平状部分相配合。夹子2的夹面21夹在电池极柱1的扁平状部分。夹子2与电池极柱1之间的接触为面接触。夹子2之间通过导线3连接。导线3焊接。
本发明的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电池极柱1,电池极柱1的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扁平状;其中,电池极柱为铅极柱,导电效果较好;
b、制作夹子2,其中,夹子2为平口夹,平口夹的夹面21为平面,夹面21与电池极柱1的扁平状部分相配合;
c、用导线3将两夹子2连接起来,可用锡焊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74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