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铝合金工件的电阻点焊的焊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307351.8 | 申请日: | 2012-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0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 发明(设计)人: | D.R.西勒;M.J.卡拉古利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B23K103/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韦欣华;李炳爱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铝合金 工件 电阻 点焊 焊接 方法 | ||
1.在铝基合金工件上形成电阻焊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形成两个或更多个铝基合金工件的片材的叠层,该叠层的工件在电阻焊接位置具有贴合面和在该焊接位置具有相反的外表面;
将相对的电阻焊接电极的焊接面在该焊接位置处压向该工件的所述外表面;和同时将该焊接面压向该工件,
令第一阶段焊接电流在所述电极之间穿过并在该焊接位置处通过该工件,持续毫秒级的第一时间,将该电流提高至使所述焊接面之间电阻降低至某稳定电阻值的第一阶段电流值,并加热该工件以便与所述焊接面接合,而不会在它们的贴合面处熔融该工件,随后,即刻将电流降低至零,且所述电极仍压向该工件的所述表面;
令第二阶段焊接电流在所述电极之间穿过并在该焊接位置处通过该工件,持续毫秒级的第二时间,将该峰值电流提高至大于第一阶段电流值的第二阶段电流值,用于在该焊接位置的贴合面处引发熔融的点焊熔核形成,并降低电流,且所述电极仍压向该工件的所述表面;
令第三阶段焊接电流在所述电极之间穿过并在该焊接位置处通过该工件,持续毫秒级的第三时间,该电流为小于第二阶段峰值电流值的第三阶段rms电流值,用于在该焊接位置的贴合面处完成熔融的点焊熔核形成,第三阶段比第二阶段更长,并同样停止电流以冷却该焊接位置并使该点焊熔核凝固;和随后
移开所述相对的焊接电极的焊接面,使其不与该工件的所述外表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铝基合金工件上形成电阻焊点的方法,其中该焊接电极的焊接面为球形并与具有等截面的凸出的圆形同心环的工件接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铝基合金工件上形成电阻焊点的方法,其中该焊接电极的焊接面为球形并与具有粗糙表面的工件接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铝基合金工件上形成电阻焊点的方法,其中该第一阶段瞬时焊接电流缓慢升高至大约10千安培的值,并且该第一阶段持续大约20至大约60毫秒;
该第二阶段峰值焊接电流快速升高至大约20至大约50千安培,并且第二阶段持续大约6至大约50毫秒,第二阶段焊接电流的值和第二阶段时间用于形成直径为至少3毫米且集中在电极面之间的熔融的点焊熔核;
该第三阶段rms焊接电流值为大约15至大约40千安培,并且第三阶段持续大约20至大约200毫秒和其中该第三阶段焊接电流以两个或更多个脉冲形式在所述电极之间穿过,所述脉冲具有10至30毫秒的加热时间和1至10毫秒的冷却时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铝基合金工件上形成电阻焊点的方法,其中该第一阶段瞬时焊接电流缓慢升高至大约10千安培的值,并且第一阶段持续大约20至大约60毫秒;该第二阶段瞬时焊接电流值快速升高至大约20至大约50千安培,并且第二阶段持续大约6至大约50毫秒,第二阶段焊接电流的值和第二阶段时间用于形成直径为至少3毫米且集中在电极面之间的熔融的点焊熔核;该第三阶段rms焊接电流值为大约15至大约40千安培,并且第三阶段持续大约20至大约200毫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在铝基合金工件上形成电阻焊点的方法,其中该第三阶段焊接电流以两个或更多个脉冲形式在电极之间穿过,所述脉冲具有10至30毫秒的加热时间和1至10毫秒的冷却时间。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在铝基合金工件上形成电阻焊点的方法,其中该第一阶段瞬时焊接电流缓慢升高至大约10千安培的值,并且第一阶段持续大约20至大约60毫秒;
第二阶段瞬时焊接电流快速升高至大约20至大约50千安培,并且第二阶段持续大约6至大约50毫秒,第二阶段焊接电流的值和第二阶段时间用于形成直径为至少3毫米且集中在电极面之间的熔融的点焊熔核;
第三阶段rms焊接电流值为大约15至大约40千安培,并且第三阶段持续大约20至大约200毫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铝基合金工件上形成电阻焊点的方法,其中第三阶段焊接电流以两个或更多个脉冲形式在电极之间穿过,所述脉冲具有10至30毫秒的加热时间和1至10毫秒的冷却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735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