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井救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4191.1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3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孟现芳;孟桂娟;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现芳 |
主分类号: | A62B99/00 | 分类号: | A62B9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井 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救生装置,尤其是一种深井救人的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落入深井的事故时有发生,当人落入深井后,其深井救人的装置非常非常少,而且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让人用起来感到不方便,不安全,不快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深井救生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井救生的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合理,它独劈蹊径,综合利用了光、电、声、机械等方面的原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救生的速度,安全可靠,为抢救落井人的生命争取了更多的宝贵时间,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救人的成功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方案是:一种深井救生装置包括井上装置和井下救生装置两部分,其特征是:所述的井上装置包括三角架、装在三角架上的滑轮升降装置、吊绳、图像显示器、电源控制器。所述的井下救生装置包括救生钢圈、井壁隔离圈,在救生钢圈上装有一个话筒、一个电动伸缩器和四个电动井壁行走轮,电动井壁行走轮均匀地排列着在救生钢圈外侧的不同位置上,救生钢圈的下部装有一个井壁隔离圈。吊绳与井下救生装置连接,在吊绳与井下救生装置连接处装有照明灯、摄像头。照明灯和摄像头通过导线与电源控制器连接;图像显示器、电动伸缩器、电动井壁行走轮通过导线与电源控制器连接。
其中,照明灯用于井下照明,配合摄像头可清楚的观察井下状况;话筒可以实现井上井下互相通话。电动井壁行走轮为紧帖井壁运行的轮子,它能在电机的带动下带动救生钢圈克服人与井壁之间的压力沿着井壁往下移动将人套在圈内。电动伸缩器为救生钢圈的直径大小伸缩器它是电机带动齿轮拨动齿圈使其直径增大或减小。井壁隔离圈的作用是紧帖井壁将人与井壁分开,使人套在救生圈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该技术方案,即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救生的速度,安全可靠,为抢救落井人的生命争取了更多的宝贵时间,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救人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井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井下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角架,2.滑轮升降装置,3.吊绳,4.图像显示器,5. 话筒,6.照明灯,7.摄像头,8. 电动井壁行走轮,9.救生钢圈,10. 电动伸缩器,11. 井壁隔离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中,本发明包括井上装置和井下救生装置两部分,井上装置包括三角架1、装在三角架1上的滑轮升降装置2、吊绳3、图像显示器4、电源控制器。井下救生装置包括救生钢圈9、井壁隔离圈11,在救生钢圈9上装有一个话筒5、一个电动伸缩器10和四个电动井壁行走轮8,电动井壁行走轮8均匀地排列着在救生钢圈9外侧的不同位置上,在救生钢圈9的下部装有一个井壁隔离圈11。吊绳3与井下救生装置连接,在吊绳3与井下救生装置连接处装有照明灯6、摄像头7。照明灯6和摄像头7通过导线与电源控制器连接;图像显示器4、电动伸缩器10、电动井壁行走轮8通过导线与电源控制器连接。
其工作过程:当施救人员使用这套装置对落井人员进行施救时,首先将三脚架摆放在井口之上,接通各用电设备电源,然后将井下救生装置部分放入井内,摇动升降装置使救生钢圈缓慢由井口向井底放,当通过灯光、图像显示器知道井下人还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后,告诉他将救生钢圈套在自己的身上(胸部处)。然后接通电动伸缩器电源,按动伸缩按钮,使其收缩,当收缩到一定紧度后,断开电源,这时摇动升降器,便可将落井人员救起。
如果落井人员因重伤没有活动能力或者昏迷时,便可接通电动伸缩器电源,按动扩张按钮,使救生圈直径增大,这时电动井壁行走轮就会对井壁有一定的压力,然后打开电动井壁行走轮的开关,使电动井壁行走轮沿井壁向下运动,救生钢圈和隔离圈就会在电动井壁行走轮的带动下克服人对井壁之间的压力,使人和井壁分离开来,将人套在救生钢圈内,当救生钢圈运动到人的胸部以下时,即停止向下运动,这时再启动电动伸缩器使救生钢圈直径缩小,将落井人缩紧,再摇动升降装置将落井人从井内打捞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现芳,未经孟现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41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