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涡流助燃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3427.X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8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叶德林;温千鸿;简润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格莱斯陶瓷有限公司;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L7/00 | 分类号: | F23L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52806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流 助燃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建筑装饰材料的制造设备领域,尤其是燃烧系统烧成利用热涡流助燃技术实现循环燃烧的新设备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对节能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市场竞争也是愈演愈烈,各公司企业也是越来越重视节能这块的工作。陶瓷行业中也需要一种利用余热回收助燃降低烧成能耗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将炉内低温烟气回收并混合于一次助燃风中形成混合型二次助燃风,实现循环燃烧的新设备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热涡流助燃结构,其包含一次助燃风进风管、被吸烟气进风管、吸入室,该一次助燃风进风管及被吸烟气进风管容置于吸入室之内,吸入室出气端为渐缩的锥形管结构,锥形结构的顶部连接混合管。
该一次助燃风进风管位于吸入室中间,其出气端对准吸入室锥形管结构的顶部。
该一次助燃风进风管前端为渐缩的锥形管结构。
该一次助燃风进风管管径为30-50mm之间。
一次助燃风进风管连接助燃风总管;被吸烟气进风管连接烟气通道;混合管连接烧嘴的助燃风接口。
吸入室横截面积应比一次助燃风管截面积与吸入烟气进风管截面积之和大1~2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次助燃风进风管和吸入室的结构,使得吸入室锥形管出口附近可以形成涡流,该涡流对吸入室内的气体带动形成负压条件,增强了负压效果,使炉内热烟气能在压差的作用下进入吸入室,进而与锥形出口处的一次助燃风混合、换热,提高了助燃风温度、降低助燃风过剩系数的同时,气体自带的热量在循环燃烧中被再次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与助燃风总管和烟气通道及烧嘴的助燃风接口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热涡流助燃结构,其包含一次助燃风进风管1、被吸烟气进风管2、吸入室3,该一次助燃风进风管1及被吸烟气进风管2容置于吸入室3之内,吸入室3出气端为渐缩的锥形管结构,锥形结构的顶部31连接混合管4。一般的,一次助燃风进风管1连接助燃风总管5;被吸烟气进风管2连接烟气通道(图中未标出);混合管4连接烧嘴的助燃风接口(图中未标出)。当具有一定压力的助燃风经一次助燃风进风管1以一定的速度喷出时,由于喷射助燃风对吸入室3中的气体产生引流,并将吸入室3的烟气带走,室内形成负压条件,炉内烟气通过被吸烟气进风管2被吸入。一次助燃风及炉内烟气在混合管4内混合并进行能量交换,一次助燃风的速度减小,被吸烟气的速度增加。在混合管4出口附近,二者速度趋近平衡。
其中,该一次助燃风进风管1位于吸入室3中间,其出气端对准吸入室3锥形管结构的顶部31。该一次助燃风进风管1前端也为渐缩的锥形管结构。一次助燃风进风管和吸入室的锥形管结构,使得锥形管出口附近可以形成涡流,该涡流对吸入室内的气体带动形成负压条件,增强了负压效果,使炉内热烟气能在压差的作用下进入吸入室,进而与锥形出口处的一次助燃风混合、换热,提高了助燃风温度、降低助燃风过剩系数的同时,气体自带的热量在循环燃烧中被再次利用。
为更充分的利用热涡流技术产生负压,一次助燃风进风管1越细越能增大吸入室3内的负压,负压越大越能吸入窑内热烟气,混合成二次助燃风,更节能。但实际生产中还需考虑助燃风的打入量,为使各烧嘴烧成达最佳状态,确保生产中所需热量,一次助燃风管1管径为30-50mm之间最合适。
为保证吸入室负压区,吸入室3的的横截面积比一次助燃风管1截面积与吸入烟气进风管2截面积之和要大。但为保证产生较大的负压,吸入室3的横截面积不能比一次助燃风管截面积与吸入烟气进风管截面积之和大很多,且一次助燃风进风管是对准渐缩型管正中间,才能更有效的利用混合后的二次助燃风助燃,所以综合这三点考虑,吸入室横截面积应比一次助燃风管截面积与吸入烟气进风管截面积之和大1-2倍为最佳。
以下为一组实施例各管数据。
一次助燃风进风管1为长400毫米,外径42.5mm、内径为38.5mm的圆管。
被吸烟气进风管2为长200mm,外径为42.5mm、内径为38.5mm的圆管。
吸入室3前段为外径140mm,内径135mm,长150mm的圆柱状空间。
吸入室3后段为锥形管,进口外径140mm,内径135mm。出口外径55mm,内径50mm,长60mm的渐缩型锥形管。
混合管4为外径为55mm,内径为50mm,长150mm的圆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格莱斯陶瓷有限公司;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格莱斯陶瓷有限公司;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34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重管结构的液体净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用于形成热塑性硫化橡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