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中间馏分油和富含链烷烃尾油的加氢裂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2546.3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7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伟;赵阳;蒋东红;董松涛;陈元君;赵广乐;胡志海;聂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5/12 | 分类号: | C10G6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中间 馏分 富含 烷烃 加氢裂化 方法 | ||
1.一种生产中间馏分油和富含链烷烃尾油的加氢裂化方法,包括:
(1)原料油与氢气混合后,进入加氢精制反应器,在加氢精制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氢精制反应,
(2)加氢精制反应器的流出物不经分离直接进入加氢裂化反应器,在加氢裂化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氢裂化反应,
(3)加氢裂化反应器流出物经分离、分馏后得到富氢气体、石脑油馏分、煤油馏分、柴油馏分和尾油馏分,所述的尾油馏分全部抽出,或者部分循环回反应系统;
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含有载体以及负载在该载体上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活性金属组分,所述载体含有Y型分子筛和无定形复合氧化物,载体的最可几孔径为3~20nm,载体的孔径集中度为15~42,所述最可几孔径是采用BET法测定的,所述孔径集中度是指采用BET法测定的dV/dr随孔径变化的分布曲线中,峰的高度与该峰的半高宽的比值,dV/dr表示比孔容积对孔径的微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定形复合氧化物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单独或它们的任意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最可几孔径为5~15nm,载体的孔径集中度为18~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组分为钼、钨、镍、钴或其组合;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以氧化物计并以催化剂总量为基准,钼和/或钨的含量为15~32重%,镍和/或钴的含量1.5~7.5重%,Y型分子筛的含量为0.5~25重%,无定形复合氧化物的含量为50~83重%。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定形复合氧化物前身物的平均颗粒直径为40~100nm。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定形复合氧化物前身物中含有相对结晶度为80%以上的拟薄水铝石。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定形复合氧化物前身物含有中相对结晶度为90%-110%的拟薄水铝石。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裂化催化剂中还含有磷、氟、硼、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或其组合。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精制催化剂是负载在无定形氧化铝或/和硅铝上的VIB族或VIII族非贵金属或其组合。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精制催化剂的载体为γ-Al2O3,催化剂活性组分是Mo、W、Co、Ni的一种或几种。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精制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00~450℃,反应压力5.0~20.0MPa,氢油体积比300~2000Nm3/m3,体积空速为0.2~6.0h-1。
加氢裂化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00~450℃,反应压力5.0~20.0MPa,氢油体积比300~2000Nm3/m3,体积空速为0.5~8.0h-1。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油的馏程为300-650℃,硫含量不大于50000μg/g,氮含量不大于4000μg/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254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阅读用折叠式托背垫
- 下一篇:一种先导排土压预制桩施工方法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