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调控作用的有机肥料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02141.X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5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杨中凯;敖尔美;杨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中凯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刘学诗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调控 作用 有机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调控作用的有机肥料,属于肥料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的有机肥料,包括NY525-2002有机肥料和GB18877-2002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许多企业标准生产有机肥料,其所含物质主要是有机质或有机质、无机元素为主体。由于施用量未作规范和作物吸收利用效率低等原因,往往造成施肥过量、农田氮磷大量流失,严重污染环境,其副作用使土壤酸度增加、土壤板结、理化性能变劣、病虫害严重、促使作物品种退化和产品质量下降,产量不稳,不利于维持生产的可持续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有机肥存在的不足和生产现实的要求,提供一种具有调控作用的有机肥料,通过施用本品可以达到提高土壤有机质量,改善和稳定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降低施用常规化肥总养份(N+P2O5+K2O)施用量50-90%的目的,同时通过提高作物利用土壤、空气中碳、氢、氧、氮元素能力提高作物抭衰老、退化、旱涝能力,实现作物增产,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具有调控作用的有机肥料由含有重量百分比的如下材料组成:有机质发酵混合料80-90%,四种植物提取物1-2%,余量辅料8-19%。将有机质发酵混合料,四种植物提取物余料辅料三种物料按比例混合均匀,粉碎至径度1mm以下粉料,计量分装后为成品。其中有机质发酵混合物是由作物秸秆干料50-90%、腐殖酸煤晒干料10-50%的混合物,再加入其中一种市售菌种料:(1)福建产生物腐植酸BFA发酵剂;(2)上海产微生物腐秆剂;(3)北京产阿姆斯生物菌种,将市售种进行扩种培养,即用麦麸40%、米糠粉30%、秸秆粉30%混合加水,使含水率为40-50%作扩种菌料,接种商品菌种量占2-5%,常温发酵10-20天得到扩大培养的生产菌种,再按总有机质发酵混合料的重量,按扩种生产菌种数量3-5%接种发酵、增湿至含水量为30-50%后,堆放发酵,堆放厚度为1.0-2.0m,发酵温度为30-80℃,发酵时间为7-10天,再在80-100℃下干燥,至水含量小于20%,经粉碎过筛粒径在1mm以下获得;四种植物提取物是由党参干料、黄芪干料、当归干料、柠檬干料四种植物混合料的提取物组成;其中,先由党参干料40-60%和黄芪干料40-60%混合物组成党参、黄芪预混料,又由当归干料40%-60%和柠檬干料40-60%混合成当归柠檬预混料,再由党参、黄芪预混料40-60%与当归柠檬预混料40-60%混合物组成党参、黄芪、当归、柠檬,四种植物混合料,经浓度95%工业硫酸40-60%、浓度97%工业硝酸40-60%和水配置成PH值为2-3的硫酸硝酸混合稀酸浸提液浸提、过滤槽过滤洗涤2次,将滤液和洗涤液混合,再用15-18%的氨水中和至PH值为6.5-7.0,澄清24-30小时后分离、经90-100℃蒸发结晶、过滤干燥至含水率小于10%后获得四种植物提取物;余量辅料按GB/T6247-1997肥料和无机土壤调理剂标准规定的土壤调理剂产品80-100%和按GB15063-2001复混肥料(复合肥料)符合规定的产品0-20%,两种物料混合粉碎而成,所述的作物秸秆、腐植酸煤混合物料接种的菌种,分别是市售商品菌种:福建产生物腐植酸BFA发酵剂、上海产微生物腐秆剂或北京产阿姆斯生物菌种,上述三种菌剂的其中之一。
这种具有调控作用的有机肥料以有机质为主体,控制无机肥料总养份(N+P2O5+K2O)含量为4-10%内使之符合NY525-2002有机肥料标准规格,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和稳定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同时通过提高作物利用土壤、空气中碳、氢、氧、氮元素能力,提高作物的抗衰老、退化、旱涝能力,实现作物增产,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有机质发酵混合粉料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四种植物提取物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3余量辅料生产工艺示意图;
图4具有调控作用的有机肥料生产工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调控作用的有机肥料,具体实施例分述如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中凯,未经杨中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21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