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流量计的电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01748.6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0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资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云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8 | 分类号: | G01F1/5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六和***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流量计 电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流量计,特别涉及一种电磁流量计的电极装置。本发明适用于基于电磁测量原理的流量测量领域,特别适用于基于电磁测量原理的户用平衡表、平衡热量表、热量表、冷量表、水表、污水表等。
背景技术
电磁流量计是一种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流量测量仪表,其基本原理是:当流体通过磁场时,在磁场的垂直方向产生出感应电势,感应电势的幅度和流体的流速成正比,从而获得流体的流速,进而获得流体的流量。电磁流量计在测量位置均有一段测量管,内有流道,通常情况下,测量管和外壳为一体。测量管内的流道有确定的截面积,测得的流体流速,乘以流道的截面积,即可获得流体的流量。为了获得流体的流速,在测量管的周围,安装有励磁线圈或永磁材料,所产生的磁场穿过流体,从而在流体中产生感应电势,在感应电势的正负极位置安装电极,即可测量感应电势的大小。电磁流量计在流量测量中有广泛的应用,具有测量精度高、线性度好、测量管内无构造件、抗污染物等优势。
现有电磁流量计的电极装置一般采用安装的方式布置。这种安装方式一般是在电磁流量计测量管的相对位置上开两个同轴的孔,再将带引线的电极固定在测量管内壁上,并用密封材料密封。这种方式的零部件数量多,工序复杂,安装过程一般手工完成,容易造成渗漏。小口径电磁流量计的口径小,电极安装难度高,不太适合小口径电磁流量计的批量制造,特别是户用热量表、冷量表、水表、污水表等,该方法工艺复杂、成本高。
为了解决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针对小口径电磁流量计,现有技术也有将金属材料电极直接用注塑成型工艺,将电极结合在塑料测量管的方法。由于金属和塑料之间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微小间隙,长期工作易造成渗漏,从而影响测量的精度,特别是工作在温度冲击较大场合的户用热量表、冷量表,该方法并不适用。
因工艺的原因,现有技术的电极和测量管之间是不光滑的,这往往会在电极表面产生紊流,从而影响测量精度。小口径电磁流量计的口径尺寸小,少量的不光滑就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因此现有技术使用在小口径电磁流量计中紊流造成的误差较大。
现有技术的电极,受限于金属电极的形状,以及安装工艺,表面往往只能设计成圆形等固有形状,无法根据磁场的分布,选择最优的形状,这就减小了电极和流体接触的有效面积,使得电极的抗污染能力下降。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电磁流量计电极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 通过测量管壁开孔方式布置电极的方式,工艺复杂、成本高,不适合批量制造,特别是小口径电磁流量计;
2、电极和流体接触的表面,与测量管内壁不平滑,影响测量精度;
3、引线复杂,需要单独安装,一般还要作屏蔽处理;
4、 采用金属电极和塑料测量管的方式,金属和塑料之间存在间隙,容易造成渗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磁流量计的电极装置。
电磁流量计的电极装置包括测量管、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引线、第二引线、信号调理电路、印刷电路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测量管内壁的两侧,并在测量管的内壁形成光滑表面;第一引线、第二引线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引线、第二引线的另一端连接信号调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设在印刷电路板上;所述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采用的材料包括导电塑料,以注塑成型方法制造;所述的测量管采用绝缘塑料,以注塑成型方法制造。
所述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采用的材料还分别包括第一电极金属、第二电极金属,在所述的测量管1的内壁形成光滑金属表面。
所述的第一引线、第二引线为印刷电路板的延伸部分。
所述的第一引线、第二引线为导电塑料,并且分别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一体。
所述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测量管所采用的塑料材料母料为聚丙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光滑的电极制造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电极,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制造,和流体接触的表面相对于测量管的内壁是持平的,并且是光滑的。这种光滑的表面,当流体经过时,不会产生额外的紊流。相对于现有技术所采用的电极,电极突出于测量管的内壁,极易造成额外的紊流,进而降低电磁流量计的测量精度,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现了测量管内壁电极部位的光滑,从而使得本发明可以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云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云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17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