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机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01043.4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1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嘉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00 | 分类号: | G03B21/00;G03B21/14;G03B21/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王小青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体积小、光学效能佳的投影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内含微型投影机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相机、笔记型计算机等)。为了要安装在电子产品上,所以投影机体积有大小的限制,投影机的体积愈小,可以搭配的电子产品愈多,但是缩小投影机体积通常伴随的是牺牲其光学效能,如何能减小投影机体积同时又维持现有的光学效能,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微型投影机无法兼顾小型化和光学性能的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光学效能佳的投影机。
本发明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影机,藉由调整聚光镜的有效焦距以及阵列透镜的厚度,来维持投影机的光学效能,同时又能达到减小投影机体积的目的。
本发明的投影机包括照明系统以及成像系统。照明系统包括光源模块、阵列透镜、聚光镜以及显示面板,其中光源模块产生光,经阵列透镜而均匀分散,然后由聚光镜汇聚,再经显示面板反射而得到影像光,再藉由成像系统将影像光投射出去。其中聚光镜的有效焦距大致上等于照明系统的焦比乘以阵列透镜的厚度。
其中,聚光镜的有效焦距可为8.25mm-19.2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投影机,包括:
照明系统,包括光源模块、阵列透镜、聚光镜以及显示面板,该光源模块产生光,经该阵列透镜而均匀分散,然后由该聚光镜汇聚,再经该显示面板反射而得到影像光,其中该聚光镜的有效焦距为8.25mm-19.2mm;以及
成像系统,将该影像光投射出去。
实施本发明的投影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减小投影机体积同时又维持较佳的光学效能。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机的示意图。
图2用于说明本发明投影机的设计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机的示意图。本发明的投影机2包括照明系统22以及成像系统21,分述如下:
照明系统22包括光源模块221、221’、复数个准直透镜222、光源合成器223、阵列透镜224、反射镜225、聚光镜226、偏振分光镜227、以及显示面板228。其中,光源模块包括第一光源221(例如绿色发光二极管LED)以及第二光源221’(例如红色发光二极管以及蓝色发光二极管),用于产生不同颜色的发散光,经准直透镜222变成平行光束,光源合成器223设置在平行光束的交会路径上,将平行光束合成后射向阵列透镜224,阵列透镜224包括至少3×5个球面或非球面的微小双凸透镜,用于将光线均匀分散,经反射镜225反射至聚光镜226加以汇聚,然后射至偏振分光镜227,偏振分光镜从光线中分离出特定方向的偏振光并投射至显示面板228,再由显示面板228加入图像信息而得到影像光,之后进入成像系统21。
成像系统21包括复数个镜片,由照明系统22产生的影像光经过这些镜片后,即可投射至屏幕(未图示)上。
成像系统21的焦比(F/#)和照明系统22的焦比(F/#)要匹配,这样照明系统22产生的影像光才能全部被成像系统21所利用。
一个光学系统中的焦比(F/#)(或称光圈)可以下列式子表示:
F/#=EFL/D (1)
其中EFL为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us Length),D为通光孔径(Diameter of Clear Aperture)。
请参阅图2,图2用于说明本发明投影机的设计原理。如前所述,在照明系统22中,光线经过阵列透镜224及聚光镜226后投射至显示面板228,由图2可看出,通光孔径D等于阵列透镜224的厚度,因此上述第(1)式可改写如下:
F/#照明系统=EFL聚光镜/T阵列透镜
或者是
EFL聚光镜=F/#照明系统×T阵列透镜(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010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