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化聚氯乙烯合金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9958.6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3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培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津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24 | 分类号: | C08L27/24;C08L63/00;C08L23/28;C08L23/08;C08L33/04;C08K13/02;C08K3/30;C08K5/098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2154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化 聚氯乙烯 合金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氯化聚氯乙烯合金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氯化聚氯乙烯(CPVC)是一种白色粉末,是PVC进一步氯化的产物,含氯量由原来的56.7%提高到61%~68%,其耐热性比PVC高30~40℃,阻燃性也有所提高,并且保持了PVC原有的优点:良好的耐药品性、耐候性、电绝缘性。它的制品在沸水中不变形,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既耐热又耐化学腐蚀的材料。但随着CPVC含氯量的提高又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是加工温度范围窄(180~190℃),熔体粘度高,加工成型困难,所得制品冲击强度低。自CPVC工业化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降低其熔体粘度、提高其冲击性能并保持高耐热性的有效途径。
CPVC作为硬质材料应用很广泛,可生产管材、异型材、板材,它是硬质PVC的高级品种,还是一种耐火的添加物,是可溶性树脂和工程塑性材料,是值得加以推广的改性PVC品种。CPVC虽硬度比PVC大,密度也较高,但由于CPVC软化点和熔融粘度比PVC高,热稳定性差,加工困难,耐冲击性能差,对稳定剂要求较高,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性研究。国外日、美等国通过多年的开发与研究已建立起完整的CPVC应用体系,而其中熟知的CPVC热稳定化技术与合金化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CPVC在我国市场还很少,应积极组织力量,加强CPVC稳定剂与改性剂的研究,CPVC必将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氯化聚氯乙烯合金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ACR、CPE和EVA作为加工助剂和抗冲改性剂与CPVC共混并对合金的性能作了测试,并对CPVC加工用的配方和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1. 一种氯化聚氯乙烯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料经小型高速混合机充分混合均匀后,在辊温175℃、辊距1.5 mm的双辊炼胶机上塑炼成片。
2. 步骤1所述的原料基本配方:CPVC 100;三碱式硫酸铅 4;二碱式硬脂酸铅 2;PbSt 1;BaSt 0.8;环氧树脂1;改性剂 变量。
3. 步骤2所述的选用CPE作为改性剂时最佳加入量为12份。
4. 步骤2所述的选用EVA作为改性剂时最佳加入量为8份。
5. 步骤2所述的选用ACR作为改性剂时最佳加入量为6份。
本发明选用几种通用的改性剂,乙烯-醋酸乙烯(EVA)、氯化聚乙烯(CPE)、丙烯酸酯类(ACR)改性其加工性能,使CPVC材料满足一般性能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 CPE用量对共混体系冲击强度的影响。
图2 EVA用量对共混体系冲击强度的影响。
图3 ACR用量对共混体系冲击强度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说明CPE用量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CPE分子链中由于氯原子的存在,使其成为极性聚合物,且与CPVC有相同的极性基团,增加了与CPVC的相容性,因而可以提高CPVC的冲击性能。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当CPE加入量为15份时,CPVC的断裂伸长率最高;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CPE的加入,材料的冲击性能逐渐提高,到最高点时CPE的加入量为15份。为了改善CPVC的脆性,提高其冲击性能,通常加入玻璃化温度(Tg)低于材料的使用温度、并易与高聚物弹性体共混的物质,同时该物质与脆性CPVC在宏观上相容,而在微观上处于相分离状态,以保证两相结构的形式,并且所加高聚物弹性体应与CPVC有一定的互容性,又不能完全相容,以保证两相间有良好的粘合力。具有一定氯含量和低结晶度的橡胶弹性体CPE则是符合上述要求的优良CPVC的高抗冲改性剂之一。当CPE加入量达到一定份数后,CPVC与CPE在空间相互贯穿,为两相交错形态,因此材料的冲击强度较高,出现极值。故选择CPE的最佳用量为12份。
表1 CPE用量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津塑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津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99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容量管式胶体蓄电池端柱检验工具
- 下一篇:一种轮带垫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