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达标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299842.2 | 申请日: | 2012-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6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飞;姜训镜;许家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九章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44;C02F1/24;C02F1/78;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达标 污水 深度 处理 用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化企业达标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技术,特别是采用气浮滤池-臭氧反应池(投加臭氧)-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V型滤池-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技术。
背景技术
石化企业是用水大户,随着水资源日益匮乏,水源的供给已经成为限制企业扩产、增产的制约因素。为降低吨油水耗,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将达标污水深度处理回用为循环水补给水,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气浮滤池是溶气浮选池和综合滤料过滤池相结合的工艺。滤池除油、除悬浮物效果好,同时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处理效果好的特点。
在臭氧反应池中投加臭氧,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将水中部分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降低污水有机物负荷,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G-BAF)工艺是由一种新型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和脱氮的新工艺。该工艺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对自然微生物进行了强化与变异而产生的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可适应各种水质,应用先进的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将高效微生物菌群固定在大孔网状载体,使其生物负载量为传统工艺的3~10倍,能高效处理传统生物法难降解的有机物和氨氮。
V型滤池是快滤池的一种形式,因其进水槽形状呈V字形而得名,也叫均粒滤料滤池(滤料采用均质滤料)。V型滤池采用了气、水反冲洗兼表面扫洗的技术,能够实现节水、节能,且改善了滤池的过滤性能。
超滤-反渗透双膜工艺通过过滤和脱盐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盐,出水满足循环水补给水的要求。
石化企业达标污水相对于循环水补给水,悬浮物、油、有机污染物、氨氮、溶解性总固体含量超标,同时C/N较低,可生化性较差,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及有机物的降解。上述工艺在石化企业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的应用中,对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的处理效果不佳,超滤-反渗透双膜工艺易发生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需研发针对石化企业达标污水水质特点的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超滤-反渗透双膜工艺等单项工艺处理石化企业达标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技术性和针对性的不足,提供一种包括气浮滤池、臭氧反应池、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V型滤池、超滤-反渗透双膜工艺的组合工艺及装置。与同类单项及常规组合工艺相比,该工艺可提高污水可生化降解性,实现有机物、氨氮、悬浮物和溶解性总固体的去除,同时延缓超滤-反渗透双膜工艺的有机物、微生物污染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化企业达标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组合装置,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气浮滤池1、臭氧反应池2、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4、V型滤池5、滤后水箱9、超滤11、超滤水箱12、保安过滤器15、反渗透17。
如上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臭氧发生装置3、曝气风机6、气洗风机7、滤池反洗水泵8、滤后水泵10、超滤反洗水泵13、超滤水泵14、保安过滤器15和高压泵16。
其中,达标污水由气浮滤池1进水口进入,出水口与臭氧反应池2进水口连接,臭氧反应池2出水口与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4进水口连接,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4出水口与V型滤池5进水口连接,V型滤池5出水口与滤后水箱9进水口连接,滤后水箱9出水口与超滤11进水口连接,超滤11出水口与超滤水箱12进水口连接,超滤水箱12出水口与滤后水泵14进水口连接,滤后水泵14出水口与保安过滤器15进水口连接,保安过滤器15出水口与高压泵16出水口连接,高压泵16出水口与反渗透17连接。
气浮滤池1上部为溶气气浮区,压缩空气经溶气罐后,由溶气释放器释放的气泡直径为10μm。下部为滤料过滤区,填装石英砂滤料,石英砂粒径0.5mm~1.2mm,填料层有效高度为0.7m。气浮滤池进水前投加混凝剂,气浮滤池的出水采用虹吸出水,气浮滤池的反洗采用移动冲洗罩反洗。
臭氧反应池2底部具有钛板曝气盘,曝气盘与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臭氧发生装置3连接;臭氧反应池内设置有导流板,将臭氧接触池分为3格,三格臭氧接触的气量比为5∶3∶2。臭氧反应池2顶部具有尾气出口,将未反应的臭氧气体收集后由臭氧分解系统处理,达标后外排。臭氧接触池2的有效高度为6m,停留时间1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九章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九章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98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RF4CE模块的待机控制方法、系统和机顶盒
- 下一篇:活络压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