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气发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9512.3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5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仁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仁政 |
主分类号: | C01B3/32 | 分类号: | C01B3/3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100 山东省菏泽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气 发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气发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节能环保高效的氢气发生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燃油动力系统的使用量增大和世界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带来的空气污染和能源紧张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各国都在千方百计降低汽车的燃料消耗和致力于代用清洁燃料和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工作,以减轻对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和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燃油主要含有铅、碳、一氧化碳、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为充分燃烧的碳氢化合物,特别是铅对人体十分有害。因此,必须改善汽车用燃料,解决城市污染,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氢气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在地球上不但拥有巨大蕴藏量,可以通过阳光、水能、风力、植物提取,而且作为新能源,成本低廉,排放污染几乎为零,可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并能替代汽油、柴油而成为一种绿色燃料。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高效的氢气发生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氢气发生系统,包括氢气原料箱、氢气发生器、氢气过滤催化器、氢气冷却装置、氢气储存室和氢气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原料箱连接氢气发生器和发动机排气管余热氢气发生器,为其提供原料,氢气发生器和发动机排气管余热氢气发生器进行发生氢气,经激发后的氢气送至氢气过滤催化器,经过滤、化学反应的氢气,到氢气冷却装置,氢气冷却装置进行冷却氢气,冷却后氢气进入氢气储存室储存,最后进入氢气分配系统,由氢气分配系统直接用于发动机产生动力或能源的运用。
所述氢气原料箱内设有2个原料出口管,2个原料出口管分别通过对接接口A、对接接口B与氢气发生器、发动机排气管余热氢气发生器连接,氢气过滤催化器分别通过对接接口C、对接接口D与氢气发生器、发动机排气管余热氢气发生器连接,氢气过滤催化器通过对接接口E与氢气冷却装置连接,氢气冷却装置通过连接对接接口F连接氢气储存室,氢气储存室通过连接对接接口G连接氢气分配系统,氢气分配系统对若干分配汽缸送气。
所述氢气原料箱内装有水和乙醇混合而成的原料,氢气原料箱内设有2个原料出口管,原料出口管在箱体外分别设有电子阀门互锁开关和可调增压泵,箱体上端设有原料进口,箱体底端设有排污阀和原料检测探头,2个原料出口管分别通过对接接口A、对接接口B与氢气发生器、发动机排气管余热氢气发生器连接。
所述氢气发生器包括直流电瓶、逆变电源、高频感应加热驱动器和加热容器,直流电瓶对逆变电源供电,逆变电源对高频感应加热驱动器提供交流电源;加热容器上设有对接接口A和对接接口C,对接接口A后设有可调压力喷雾嘴,对接接口C前设有电子泄压保护开关,加热容器内设有温度信号探头;加热容器内设有高频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在加热线圈内设有带有内置铜管的钢管,钢管和加热容器壁的外表面都附有绝缘保温材料。
所述发动机排气管余热氢气发生器包括发动机排气管,发动机排气管前端设有发动机排气分支管,扣件式余热发生器内设有紫铜盘管,设在发动机排气分支管后、发动机排气管外周,其后端设有三氧催化器,紫铜盘管外设有扣式铸铜或铝;扣件式余热发生器上设有温度信号探头,扣件式余热发生器外壁为绝缘保温材料,紫铜管进口前、对接接口B后设有可调压力喷雾器,紫铜管出口连接对接接口D。
所述氢气过滤催化器近端并列设有对接接口C和对接接口D,对接接口C和对接接口D后设有电子开关和温度信号探头,氢气过滤催化器内装有化学原料催化剂,氢气过滤催化器后端设有对接接口E,对接接口E前设有电子开关。
所述氢气冷却装置包括氢气冷却机箱、发动机水箱散热器,氢气冷却机箱内设有螺旋形铜管,铜管两端连接对接接口E和对接接口F,氢气冷却机箱箱体上设有泄压阀、氢气冷却机箱和发动机水箱散热器上设有回水进和口水口,氢气冷却机箱通过发动机水箱散热器进行循环散热。
所述氢气储存室设有对接接口F、对接接口G,对接接口G器前设有氢气压力调节器;所述氢气分配系统包括智能计算机总控制系统和氢气电子分配调节器,氢气电子分配调节器连接若干分配汽缸,氢气电子分配调节器通过对接接口G与氢气储存室连接;智能计算机总控制系统控制氢气电子分配调节器对分配汽缸的送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仁政,未经吴仁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95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速器调节器
- 下一篇:一种可对去壳龙眼、荔枝使用的保鲜加工及包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