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金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8958.4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4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梁兴杰;马会利;霍帅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0;B82Y40/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凤桐;周建秋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金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分散均匀,且能够对纳米金颗粒的尺寸进行控制的超小尺寸的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纳米金颗粒。
背景技术
纳米金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近年来受到极大地关注和研究,广泛应用于光学、催化、生物医药领域。就纳米金的制备方法而言,大多采用化学还原法。即用还原剂将四氯金酸溶液中的金离子还原为金原子从而形成纳米金颗粒。利用的还原剂包括无机还原剂和有机还原剂,常用的无机还原剂为还原性强的硼氢化钠,有机还原剂有草酸和羟乙基哌嗪乙硫磺酸(HEPES)缓冲溶液,其还原速度快,因此较难控制。因此,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使用稳定剂以控制反应速度,常用的稳定剂有聚乙烯吡咯烷酮、柠檬酸钠、烷基胺和硫醇,使用这些稳定剂所得到的纳米金颗粒的粒径分布和稳定性不尽相同。现有的方法制备的纳米金颗粒在粒径和均匀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且对所得到的纳米金颗粒的尺寸无法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纳米金颗粒的尺寸进行控制并能够制得超小尺寸且粒径均匀性好的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金颗粒。
还原剂能够将四氯金酸中的金离子还原成金原子,得到的金原子会相互吸附形成金原子簇并进一步形成金纳米颗粒,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巯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胺一端的巯基会与金颗粒表面的金原子形成Au-S键,从而阻止还原出的金原子进一步形成较大尺寸的金纳米颗粒并且使得生成的金颗粒在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起到稳定剂的作用与其他稳定剂相比,该稳定剂有着更好的稳定作用,得到的金纳米颗粒尺寸更小、更均一,在溶剂中的分散性更好,此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稳定剂与四氯金酸的比例得到不同粒径尺寸的单分散性纳米颗粒,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溶剂和稳定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四氯金酸与还原剂接触,所述稳定剂为巯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胺。
本发明还提供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纳米金颗粒。
本发明的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得到的纳米颗粒均匀性非常好,还可以制备成超小尺寸的纳米颗粒,因此,应用前景广阔,为纳米金的制备提供了新的简捷途径。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a和1b为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金颗粒的透射电镜照片(放大倍率分别为71000倍和450000倍);
图2a和2b为实施例2制备的纳米金颗粒的透射电镜照片(放大倍率分别为195000倍和450000倍);
图3a和3b为实施例3制备的纳米金颗粒的透射电镜照片(放大倍率分别为145000倍和400000倍);
图4是对比例1制备的纳米金颗粒的透射电镜照片(放大倍率为71000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溶剂和稳定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四氯金酸与还原剂接触,所述稳定剂为巯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胺。
根据发明的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稳定剂巯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可以商购得到,也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制备得到,优选,本发明中使用的所述稳定剂巯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均为从北京希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商购得到的,例如,货号SK6-1和货号SK6-1-05的产品。
根据发明的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所述稳定剂巯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胺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10000;更优选,所述巯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胺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5000。
根据发明的纳米金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情况下,所述四氯金酸、巯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和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0.1-2:5-40;更优选,所述四氯金酸、巯基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胺和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0.3-1.3: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未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89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