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顶置式电动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7952.5 | 申请日: | 2012-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6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心生;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心生;蒋宁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顶置式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源顶置式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石油能源危机的加剧,电动车将成为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现有技术的电动车使用的动力电池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体积和重量均较大,电动车的总成过程中,动力电池部分总是安装在电动车的内部,常常安装在前后排座位的下面,一旦电动车发生碰撞或遇水等情况,动力电池就会出现异常短路现象,电池将会在瞬间燃烧而爆炸,电动车内的乘客没有足够的时间逃生,这将直接影响到乘客的生命安全。
现有技术的动力电池不论是铅酸或是锂电池,都是以电池堆的形状存在,对于电动车而言,由于受车身结构的限制,动力电池舱一般高于地板平面,车内地板形成凸型结构,影响乘客站立空间,不利于车内空间的充分利用,且车辆在涉水状态时,舱内会进水,不利于电池的防水,同时对防尘、绝缘、维护检修、散热均带来了较大困难。
上述问题的存在降低了电动车的运行安全,同时也降低了电池的性能及使用寿命,给电动车的正常行驶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防水、防尘、绝缘性能较高、维护检修方便、散热良好、运行安全稳定的电源顶置式电动车,所述的电源顶置式电动车由排气孔、隔热板、反射层、电源箱、电池模组、防爆层、支撑层、车箱、座椅、车轮、车灯组成,其特征是车箱的内部设置座椅,车箱的下端两侧设置车轮,车箱的顶部设置电源箱,电源箱的内部设置电池模组,电源箱的两侧设置排气孔,电源箱的顶部设置隔热板,隔热板的上面设置反射层, 电源箱的底部设置防爆层, 防爆层的下面设置支撑层。
本发明所述的排气孔,其特征在于排气孔内沿垂直方向设置一组向外倾斜的水平防雨板。
本发明所述的隔热板,其特征在于隔热板的厚度采用20 mm,材质为聚氨酯发泡板(PU/PIR),其导热系数为0.01~0.02瓦米开,隔热板对外表面接触温度进一步衰减,从而使电池模组放置在一个接近环境温度的空间内,外表面的积温不再对电池模组产生热影响,保障电池模组正常工作。
本发明所述的反射层,其特征在于反射层采用的反射隔热涂料为重量比1:1:2的三氧化二钴、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铁,反射隔热涂料能够对太阳的可见光及红外光高能量光谱具有很强的反射能力,使电源箱外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直接把热量阻隔在电源箱之外,从而大大降低电源箱的外表面接触温度。
本发明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电池模组采用锂离子电池通过串并联形式组成,电压等级为36~400V,容量等级为50~2000Ah。
本发明所述的防爆层,其特征在于防爆层采用的材料为铝箔,防爆层厚度采用10mm。
本发明所述的支撑层,其特征在于支撑层采用的材料为铝合金,采用横向槽形结构,以增强支撑层的整体刚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电源顶置式电动车防水、防尘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绝缘性能,维护检修方便,散热性能良好,车辆运行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
1.排气孔,2.隔热板,3.反射层,4.电源箱,5.电池模组,6.防爆层,7. 支撑层,8.车箱,9.座椅,10.车轮,11.车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发明的实施方法,本发明具体的实施方案为:所述的电源顶置式电动车由排气孔1、隔热板2、反射层3、电源箱4、电池模组5、防爆层6、支撑层7、车箱8、座椅9、车轮10、车灯11组成,其特征是车箱8的内部设置座椅9,车箱8的下端两侧设置车轮10,车箱8的顶部设置电源箱4,电源箱4的内部设置电池模组5,电源箱4的两侧设置排气孔1,电源箱4的顶部设置隔热板2,隔热板2的上面设置反射层3, 电源箱4的底部设置防爆层6, 防爆层6的下面设置支撑层7。
本发明所述的排气孔1,其特征在于排气孔1内沿垂直方向设置一组向外倾斜的水平防雨板。
本发明所述的隔热板2,其特征在于隔热板2的厚度采用20 mm,材质为聚氨酯发泡板(PU/PIR),其导热系数为0.01~0.02瓦米开,隔热板2对外表面接触温度进一步衰减,从而使电池模组5放置在一个接近环境温度的空间内,外表面的积温不再对电池模组5产生热影响,保障电池模组5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心生;蒋宁,未经刘心生;蒋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79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锚杆锚索液压钻车的钻臂升降机构装置
- 下一篇:煤矿钻机及其拖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