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燃气灶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7479.0 | 申请日: | 2012-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7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葛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耀 |
主分类号: | F24C3/00 | 分类号: | F24C3/00;F24C13/00;F24C15/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陶忠明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燃气灶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灶具,具体是一种高效燃气灶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燃气灶具是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具,其结构大多为一个不锈钢面板加速燃烧头和点火开关,有的还带有自动熄火的安全保护装置,这种结构的灶具,燃烧时大量的热量散向周围的空气中,因此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燃气灶具,虽然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热效率利用很低。据国标《家用燃气灶具》GB16410-2007(注:现为有效标准)可知,燃气灶具的热效率有两个参数:1、台式燃气灶具的热效率≥55%;2、嵌入式燃气灶具的热效率≥50%。可见,在我国应用最广泛的家用燃气灶具,热效率只能达到50%-55%。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热能没有被利用,而是散失到环境中,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能源。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1216187于2008年7月9日公开了一种燃气灶具的节能方法及其节能型灶具,属于一种厨房设备。据称,其通过在灶具的燃烧器周围设置余热回收热管,将原本被排入空气中的热量收集到热管中,并对热管中的冷水进行加热后送入保温水箱中保温以供清洗用,这样可使燃气灶具的热利用率提高到90%左右,大大节约了能源,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环境,节约用户开支。但是,该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不便。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安全可靠、能够极大提高热效率的高效燃气灶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高效燃气灶具,包括灶具主体、炉面和设置在灶具主体内的燃烧器以及对应燃烧器设置在炉面上的锅架,其结构特征是燃烧器和锅架之间还设有聚能罩,并在聚能罩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管伸出聚能罩外并与置于灶具主体外的水箱连通。
所述聚能罩为装配在锅架底部和燃烧器外侧之间的环状罩体;所述聚能罩为保温隔热材料制成。
所述聚能罩的侧壁开设有上下两通孔,换热器盘绕设置在聚能罩内并分别对应两通孔伸出有与水箱连通的上通管和下通管。
所述换热管与上通管及下通管为一体设置或分体设置,其中上通管在水箱内的高度>下通管在水箱内的高度;所述换热器为导热材料制成的连通管。
所述灶具主体内依次连接设置有与燃烧器导通形成燃气通道的燃气进口及气管,并在燃气进口和气管之间依次装配有自吸式电磁阀和旋塞阀;对应旋塞阀分别在灶具主体内和灶具主体外设置有微动开关和旋钮。
所述灶具主体内还电连接设有电池盒、脉冲点火器和点火针/离子感应针,其中点火针和离子感应针同时设置在燃烧器的上方,并有点火针与微动开关和自吸式电磁阀电连接,离子感应针与自吸式电磁阀电连接。
所述灶具主体为台式、嵌入式或落地式;所述灶具主体为落地式时,灶具主体的下方设有一橱柜。
本发明创造性地在传统燃气灶具的基础上增加了聚能罩、换热器和水箱。这样设计的优点是:1.聚能罩能够将燃气燃烧的热量散失降到最低,极大的提高了热效率。2.水箱里装有水,通过管道与换热器连接,用户在烧菜、烧饭的过程中,就可以给水箱里的水加热;在冬天,用户用热水洗锅、洗碗,不用再开燃气灶,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灶具主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旋塞阀,2为旋钮,3为燃烧器,4为换热器,41为上通管,42为下通管,5为聚能罩,6为炉面,7为锅架,8为锅具,9为水箱,10为灶具主体,11为气管,12为微动开关,13为电池盒,14为脉冲点火器,15为点火针,16为离子感应针,17为燃气进口,18为自吸式电磁阀,19为橱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2,一种高效燃气灶具,包括灶具主体10、炉面6和设置在灶具主体10内的燃烧器3以及对应燃烧器3设置在炉面6上的锅架7,燃烧器3外侧和锅架6底部之间还装配有环状罩体结构的聚能罩5,聚能罩5为保温隔热材料制成。聚能罩5的侧壁开设有上下两通孔,换热器4盘绕设置在聚能罩5内并分别对应两通孔伸出有与水箱9连通的上通管41和下通管42。换热管4与上通管41及下通管42为一体设置,其中上通管41在水箱9内的高度>下通管42在水箱9内的高度;换热器4为导热材料制成的连通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耀,未经葛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74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