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湘云鲫2号养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6468.0 | 申请日: | 2012-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1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盛亚民;陈剑兴;王刚;张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丰盛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 |
地址: | 224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湘云鲫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湘云鲫2号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湘云鲫2号是湖南师范大学刘筠院士、刘少军团队利用雌核发育技术,通过倍间杂交研制成功的水产新品种,于2009年获得农业部水产新品种证书,可以在全国推广养殖。
湘云鲫具有如下优良特性:
一、由于湘云鲫为异源三倍体新型鱼类,自身不能繁育,因此可在任何淡水渔业水域进行养殖,不会造成其它鲫、鲤鱼品种资源混杂,也不会出现繁殖过量导致商品鱼质量的下降。
二、生长速度快。实践表明,湘云鲫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品种快3~5倍,当年鱼苗最大生长个体可达0.75kg。
三、杂食性,摄食力强,养殖成本低。湘云鲫为杂食性鱼类,湘云鲫兼有滤食浮游生物的特点,比其他鲤、鲫鱼品种饵料利用率高,同时由于无生殖腺的发育,因此所摄取的营养全部用于生长。
四、成活率高,抗病力强。试验表明,湘云鲫抗病力强,从未发现大规模感染疾病的现象,成活率在90%以上。
五、耐低温、低氧。湘云鲫一般不会因为“泛塘”而导致鱼苗大量死亡,适宜高密度池塘精养、网箱及稻田养殖等。湘云鲫在水温10℃以上即可摄食生长,延长了生长期,在北方地区当年也可养成商品鱼。
六、体形美观、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湘云鲫可食部分高出普通鲫、鲤鱼10%~15%,肌间细刺少,肌肉呈味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日本白鲫和普通鲫、鲤鱼。
湘云鲫凭借以上独特优势,其价格看好,销路广,经济效益高,适于推广养殖。但是,由于湘云鲫2号是水产新品种,全国各地水产养殖技术参差不齐,养殖效果不理想。
因此,需要一种养殖效果好的湘云鲫2号养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养殖效果好的湘云鲫2号养殖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湘云鲫2号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不同养殖模式,准备池塘,池塘面积在667平方米以上,水深1.2~2.0米,淤泥厚度≤0.2米;
S2:清池消毒,湘云鲫2号鱼种入池前15天进行,使用生石灰200mg/L或漂白粉20mg/L带水清池;
S3:增氧,每1000平方米水面配备3kW的增氧机1台;
S4:按不同养殖模式,将3.5~4.5公分的湘云鲫2号鱼种投放到池塘;
S5:饲料选择,选择蛋白质含量为30%~40%的饲料。
优选地,当所选择的养殖模式为混养模式时,池塘大小为5亩,水深1.5米,主养品种南美白对虾,亩放9万虾苗,每亩放养湘云鲫2号3.5-4.5公分大规格夏花50尾,投喂饲料蛋白质含量40%,粗脂肪6.0%。
优选地,当所选择的养殖模式为精养模式时,池塘大小为10亩,水深2.0米,每亩放养湘云鲫2号大规格夏花1600尾,花、白鲢各30尾,投喂饲料蛋白质含量35%,粗脂肪6.4%。
优选地,当所选择的养殖模式为大池塘精养模式时,池塘大小为280亩,水深2.0米,每亩放养湘云鲫2号大规格夏花2000尾,花、白鲢各30尾,投喂饲料蛋白质含量30%,粗脂肪6.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选择适合的养殖方法配合合理的蛋白质含量的饲料,不仅提高了2号的养殖成活率,而且降低了饲料系数,节约了养殖成本,提高了水产养殖户的收入,对湘云鲫2号的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湘云鲫2号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不同养殖模式,准备池塘,池塘面积在667平方米以上,水深1.2~2.0米,淤泥厚度≤0.2米。
S2:清池消毒,湘云鲫2号鱼种入池前15天进行,使用生石灰200mg/L或漂白粉20mg/L带水清池;
S3:增氧,每1000平方米水面配备3kW的增氧机1台;
S4:按不同养殖模式,将3.5~4.5公分的湘云鲫2号鱼种投放到池塘;
S5:饲料选择,选择蛋白质含量为30%~40%的饲料。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丰盛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苏州大学,未经大丰盛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64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