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座椅翻转底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96409.3 | 申请日: | 2012-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5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黄青辉;李淑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10 | 分类号: | B60N2/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座椅 翻转 底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翻转底架,应用于座椅支撑结构及其他翻转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客车上的座椅都是固定位置的,其只能通过座椅子的调节机构来调节背靠的倾斜度来减少座椅所占空间。但由于前门或中门的位置限制,即使座椅固定不动也占有一定过道的空间,这给乘客上下车带来不便。如果减少前门或中门的座椅,那又会影响到客车的装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客车的前门或中门位置的座椅翻转底架。
本发明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座椅翻转底架,包括座椅支架、卡位机构、两个支撑滑动机构和两个固定在车身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架座和支撑座,所述支架座与支撑座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支架座上设有卡位块,所述座椅支架的两个脚端分别铰接在支架座上,所述支撑滑动机构的一端铰接在支撑座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座椅支架的对应侧上,所述卡位机构活动设置在座椅支架上,其支撑端压在卡位块上,其限位端卡进卡槽内,且该限位端连接有卡位开关。
在上述基础上,本发明所述卡位机构包括支撑杆、限位杆、左连接块和右连接块,所述支撑杆轴设在座椅支架上,所述限位杆通过左连接块和右连接块固定在支撑杆上且限位杆的两端卡进卡槽内,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连接有脚踏开关,所述脚踏开关与支撑杆同轴设在座椅支架上。
本发明所述支撑杆与限位杆之间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连接有手动拉杆,方便乘客手动翻动座椅。
本发明所述支撑滑动机构包括定位轴、弹簧、上滑块和固定块,所述定位轴的下端固定在固定块上,其上端穿过上滑块,所述弹簧连接在上滑块和固定块之间,所述上滑块固定在座椅支架上,所述固定块铰接在支撑杆座上。
本发明所述弹簧与固定块之间设有调节螺母,可以对座椅的支撑高度进行微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卡位机构将座椅支架固定在底座上,使座椅固定,保证乘客的乘车安全,当乘客要上下车时,可以通过限位机关松开卡位机构,使座椅支架可以向前翻转,增加了前门或中门的通道空间,方便乘客上下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座椅翻转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卡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支撑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座椅翻转底架翻转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座椅翻转底架,包括座椅支架1、卡位机构2、两个支撑滑动机构3、4和两个固定在车身上的底座5、6,所述底座5上设有支架座51和支撑座52,所述支架座51与支撑座52之间形成有卡槽53,所述支架座51上设有卡位块54,所述底座6上设有支架座61和支撑座62,所述支架座61与支撑座62之间形成有卡槽63,所述支架座61上设有卡位块64,所述座椅支架1的两个脚端分别铰接在支架座51、61上,所述支撑滑动机构3、4的一端铰接在支撑座52、62上,其另一端固定在座椅支架的对应侧上,所述卡位机构2活动设置在座椅支架1上,其支撑端压在卡位块54、64上,其限位端卡进卡槽53、63内,且该限位端连接有卡位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位机构2包括支撑杆21、限位杆22、左连接块23和右连接块23,所述支撑杆21轴设在座椅支架1上,所述限位杆22通过左连接块23和右连接块24固定在支撑杆21上且限位杆22的两端卡进卡槽53、63内,所述限位杆22的一端连接有脚踏开关25,所述脚踏开关25与支撑杆21同轴设在座椅支架1上,所述支撑杆21与限位杆22之间设有连接块26,所述连接块26上连接有手动拉杆27,方便乘客手动翻动座椅。为了使座椅需要翻转时限位杆22能快速滑出卡槽53、63,限位杆22与座椅支架1之间连接有一弹簧。为了使座架安全美观,脚踏开关上安装有耐磨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汽车座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64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