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96023.2 | 申请日: | 2012-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5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 发明(设计)人: | 周士凯;黄进春;刘赵卫;王蓉;刘俊平;李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1/00 | 分类号: | B22D1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扇形 自由 冷却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板坯连铸机的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扇形段冷却水配管制造、加工工艺是:在扇形段框架热处理前,必须将冷却水配管提前制作完成,并焊接到框架上,随框架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550~600℃)。这样导致不锈钢管道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晶间腐蚀,强度下降,在使用过程中管道易产生裂缝,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和铸坯质量;而且结构复杂;制作工艺、焊接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的缺陷。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包括多个设置有轴承座的底座及通过轴承设置在该多个底座上的自由辊,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冷却水进水管、串接在各个底座之间的多个进水管和多个出水管,与所述自由辊的腔室的左端相接的冷却水回水管;
该自由辊的腔室的右端与该多个出水管中的右端处的出水管相接。
上述冷却水进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和冷却水回水管均是不锈钢钢管。
上述进水管、出水管均是U形管。
上述多个底座中置于所述自由辊的右端、左端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设置有三个孔,该第一底座上的三个孔分别是设置在该第一底座一侧的第一进水孔、设置在该第一底座另一侧的第一出水孔和第一回水孔,该第一进水孔用以连通所述冷却水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一回水孔用以连通与该第一底座相接的所述多个出水管中的右端处的出水管和所述自由辊的腔室的右端;该第二底座上的三个孔分别是设置在该第二底座一侧的第二进水孔、第二回水孔和设置在该第二底座另一侧的第二出水孔,该第二进水孔用以连通所述多个进水管中左端的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孔,该第二回水孔用以连通所述自由辊的腔室的左端和所述冷却水回水管;置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每一个底座上各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入孔和第一出孔,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沿水平方向设置,分别用以连通相邻的底座之间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该第一入孔和第一出孔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分别与该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通,且该第一入孔与该第一出孔相通。
上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彼此平行。
本发明的优点是:避免了配管随框架热处理而导致的晶间腐蚀,提高了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结构简单;制作、焊接方便。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扇形段自由辊冷却配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扇形段自由辊冷却配管结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剖面A-A视图;
图4是图2的剖面B-B视图。
图中:1、进水总管;2、冷却水进水管;3、11,进水管;4、7、12,底座;5、第一进水孔;6、10、14,轴承座; 8、第一通孔;9、第一入孔;13、第二进水孔;15、第二出水孔;16、19,出水管;17第二通孔;18、第一出孔;20、第一出水孔;21、第一回水孔;22、自由辊;23、第二回水孔;24、冷却水回水管;25、回水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的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2、3、4所示的扇形段自由辊冷却水配管结构,包括多个设置有轴承座6、10、14的底座4、7、12及通过轴承设置在该多个底座4、7、12上的自由辊22,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冷却水进水管2、串接在各个底座4、7、12之间的多个进水管3、11和多个出水管16、19,与自由辊22的腔室的左端相接的冷却水回水管24;该自由辊22的腔室的右端与该多个出水管中的右端处的出水管3相接。
上述冷却水进水管2、进水管3、11、出水管16、19和冷却水回水管24均是不锈钢钢管。
上述进水管3、11、出水管16、19均是U形管,以避免温度变化产生内应力拉裂焊缝或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60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