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氧化物包覆磷酸盐防锈颜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95743.7 | 申请日: | 2012-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5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 发明(设计)人: | 丁宇;丁士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D5/08 | 分类号: | C09D5/08;C09C1/02;C09C3/06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王琪 |
| 地址: | 071002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氧化物 磷酸盐 防锈 颜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防锈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锈颜料。
背景技术
全世界每年因金属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000亿美元,高于地震、火灾、台风等自然灾害损失的总和。在我国,由于金属腐蚀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为了防止金属发生腐蚀,可采用多种多样的防护措施如生物学措施、冶金学、电化学措施和涂料保护措施。其中在金属表面涂敷防腐蚀涂层是防止金属腐蚀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是因为采用涂料保护适用性强、比较经济,除此之外,能将保护与装饰等效果结合起来。
涂料保护金属腐蚀不但取决于所选用的树脂体系,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所选择的防锈颜料,因此,涂料的防腐性能是树脂体系与防锈颜料相互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市场上的防锈颜料种类繁多,基本上可以分为惰性防锈颜料(屏蔽性颜料)、牺牲性颜料、活性防锈颜料三大类:
1、惰性颜料发挥的是物理作用,其可以增强涂膜的屏蔽作用,一般来说,它们在化学上是惰性的;
2、牺牲性颜料是金属颜料,属于活性颜料中的特殊一类,喷涂于铁属基材上,通过阴极保护作用而发挥防锈性能;
3、活性颜料是通过化学和(或)电化学作用而防止金属腐蚀的,是防锈颜料的主流,,本发明就属于此类。
活性颜料直接地或者通过中间体与金属基材发生交互作用以减缓腐蚀,它们具有维持涂层的pH值、发生皂化反应以及钝化金属的作用。活性防锈颜料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包括:铅系颜料(如红丹)、铬系颜料(如锌铬黄、铅铬黄等)、磷酸盐、钼酸盐、偏硼酸盐等。
长期以来,涂料工业使用的含铅、铬(Ⅵ)等有毒重金属的防锈颜料虽然具有优异的防锈性能,但其毒性大、颜色深,而且配置的防锈底漆需要高遮盖力的面漆配套,给涂料产业的深加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另外,含铅、铬(Ⅵ)颜料在生产过程产生的三废、制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金属涂漆后焊接与切割时散发的气体以及涂层破损后的有毒漆膜等等都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污染,因此,这类颜料的生产与使用逐步受到限制。随着全球各国环境立法、劳动保护法规和工业卫生标准的日趋严格与完善,寻求无毒或低毒的生态防锈颜料并逐步取代传统的有毒防锈颜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1906年英国学者Coslett T W.以防止钢铁生锈为目的,发明了以磷酸盐作为防锈剂的处理办法。1959年英国Harrison J B.等首次对磷酸锌防锈颜料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1972年日本以公害问题为契机开始使用聚磷酸铝系列无毒防锈颜料来替代含铬、铅的铬酸盐和铅丹等有毒颜料,以后逐渐在我国、西欧、美国等国家推广使用。迄今为止,已经开发和研制了磷酸盐系、钼酸盐系、硼酸盐系列等多种颜料,其中以磷酸盐系列颜料就其品种、性能及使用范围上的研究都占有较大的优势,从而使其成为用量最大的无毒防锈颜料。
比如德国、美国、日本的颜料公司以及中国以河北大学为主导的几家相关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相继推出了磷酸锌、改性磷酸锌、聚合磷酸铝等一系列新型防锈颜料,其防锈性能相当或优于传统的铅系、铬系有毒防锈颜料。但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这些磷酸盐防锈颜料成本相当高(比如目前磷酸锌市场售价为1.5万元/吨,聚合磷酸铝为1.3万元/吨),使得这些无毒防锈颜料的广泛使用和推广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纳米氧化物包覆磷酸盐防锈颜料,其不仅具有优良的金属防锈性能,同时价格十分低廉;为此,本发明同时提供此防锈颜料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纳米氧化物包覆磷酸盐防锈颜料,该防锈颜料为纳米级氧化物包覆在微米级磷酸盐上形成的复合防锈颜料;纳米级氧化物与微米级磷酸盐的重量比为(1-10):10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氧化物为二氧化钛或氧化锌,其粒径为2-30nm;所述磷酸盐为磷酸钙,其粒径为0.3-5μm。
上述纳米氧化物包覆磷酸盐防锈颜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A、含钙化合物与磷酸通过液相反应制备磷酸钙;
B、将硫酸氧钛或硫酸锌溶液加入到磷酸钙的乳液中并搅拌均匀,然后边搅拌边将氢氧化钙乳液慢慢滴入其中,生成的纳米二氧化钛或纳米氧化锌即包覆在磷酸钙表面;
C、过滤反应溶液,滤饼经烘干、焙烧,即得。
作为上述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A的具体操作方法为:
A-1、称取碳酸钙、氢氧化钙或氧化钙,加水搅拌形成均匀乳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大学,未经河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57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