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5557.3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2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沈启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5/02 | 分类号: | H04L25/02;H04L27/2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正交 频分复用 系统 信道 估计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信道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设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导频点的数量为N,直流子载波的位置处于第D号导频点和第D+1号导频点之间,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且D+1<N;根据导频点已知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估计导频点的信道值;
20)根据步骤10)估计的导频点的信道值预测边界外的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
30)根据步骤10)估计的导频点的信道值预测直流子载波两侧的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
40)利用步骤10)得到的真实导频点的信道值以及步骤20)和步骤30)得到的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估计数据点的信道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10)中,采用如式(1)所示的最小二乘准则估计导频点的信道值,
其中,为最小二乘准则估计出的导频点信道值;Y(k)为第k个导频点的接收信号;X(k)为第k个导频点的发送信号,k=1,2,…N;T为数学符号,表示转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0)包括如下步骤:
201)采用M阶的自回归模型进行前向预测:首先,利用估计出的第1号至第M号导频点的信道值,预测位于第1号导频点前一个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标记为第0号导频点的信道值;M的取值范围为1<M<N,且M为整数;然后,利用估计出的第0号至第M-1号导频点的信道值,预测位于第0号导频点前一个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标记为第-1号导频点的信道值;依次递推,直至预测出第-M/2+1号导频点的信道值;
202)采用M阶的自回归模型进行后向预测:首先,利用估计出的第N-M+1号至第N号导频点的信道值,预测位于第N号导频点后一个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标记为第N+1号导频点的信道值;然后,利用估计出的第N-M+2号至第N+1号导频点的信道值,预测位于N+1号导频点后一个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标记为第N+2号导频点的信道值;依次递推,直至预测出第N+M/2号导频点的信道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0)包括以下步骤:
301)采用M阶的自回归模型进行前向预测:
3011)利用估计出的第D+1号至第D+M号导频点的信道值,估计位于第D+1号导频点前一个数据子载波上的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
3012)利用估计出的第D+2号至第D+M+1号导频点的信道值,估计位于第D+2号导频点前一个数据子载波上的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
3013)依此类推,直到预测出第D+M/2号导频点前一个数据子载波上的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从而得到第D+1号至第D+M/2号共M/2个位于直流子载波后面的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
302)采用M阶的自回归模型进行后向预测:
3021)利用估计出的第D-M+1号至第D号导频点的信道值,估计位于第D号导频点后一个数据子载波上的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
3022)利用估计出的第D-M号至第D-1号导频点的信道值,估计位于第D-1号导频点后一个数据子载波上的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
3023)依此类推,直到估计出第D-M/2+1号导频点后一个数据子载波上的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从而得到第D-M/2+1号至第D号共M/2个位于直流子载波前面的虚拟导频点的信道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555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