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湿交联固化的液体汽车上光保护镀膜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5070.5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7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骆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优贝汽车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B05D3/00;B05D7/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联 固化 液体 汽车 上光 保护 镀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施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上光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湿交联固化的液体汽车上光保护镀膜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的使用日益普遍。汽车的外壳通常都由薄钢板制成,外壳面上喷涂有一层油漆,由于汽车长时间行驶和停放在外,日晒雨淋,风吹尘染不可避免,因此,在汽车的外壳上涂覆保护层,防止外界有害物质对汽车外壳的侵蚀,并使油漆层保持光亮美观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汽车表面上光保护产品主要是汽车上光蜡,其主要功能是上光和护理汽车漆面,在汽车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水防尘,提高光泽度。然而使用现有的汽车上光蜡上光后,汽车漆面光泽和保护的时间较短,无疏水性和抗划伤、抗紫外线老化等功能。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汽车表面上光保护产品为汽车上光蜡蜡,其制备时一般分为加热溶解配制和灌注包装两道工序,配制过程需要经过加热并严格的控温,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湿交联固化的液体汽车上光保护镀膜剂,其与汽车漆面牢固结合,形成一层光亮透明且高硬度的覆膜,提高现有汽车上光产品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可湿交联固化的液体汽车上光保护镀膜剂的制备方法,此方法简单高效,常温下即可制备,所述可湿交联固化的液体汽车上光保护镀膜剂的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可湿交联固化的液体汽车上光保护镀膜剂的施工方法,此施工方法使所述可湿交联固化的液体汽车上光保护镀膜剂与汽车漆面牢固结合,使汽车漆面与外界彻底隔绝,有效地避免了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和水汽的锈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湿交联固化的液体汽车上光保护镀膜剂,包括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如下:氟改性羟基有机硅树脂,50%-60%;1,6-己二异氰酸酯,6%-10%;3-三甲氧硅基丙烷异氰酸酯,3%-5%;脂肪烃溶剂,20%-31%;丙二醇乙醚醋酸酯,5%-10%。
所述氟改性羟基有机硅树脂的羟值为95-100mgKOH/g,氟占氟改性羟基有机硅树脂质量百分比为2-3%,粘度为1200-1400cP。
所述脂肪烃溶剂的沸程为160-20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可湿交联固化的液体汽车上光保护镀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提供氟改性羟基有机硅树脂、脂肪烃溶剂和丙二醇乙醚醋酸酯;
步骤12、将氟改性羟基有机硅树脂、脂肪烃溶剂和丙二醇乙醚醋酸酯在常温下混合搅拌溶解至均匀;
步骤13、提供1,6-己二异氰酸酯和3-三甲氧硅基丙烷异氰酸酯;
步骤14、将1,6-己二异氰酸酯和3-三甲氧硅基丙烷异氰酸酯在常温下混合搅拌至均匀透明;
步骤15、将步骤12制得的混合液和步骤14制得的混合液混合搅拌溶解至均匀,即制得所述的可湿交联固化的液体汽车上光保护镀膜剂。
所述氟改性羟基有机硅树脂的羟值为95-100mgKOH/g,氟占氟改性羟基有机硅树脂质量百分比为2-3%,粘度为1200-1400cP。
所述脂肪烃溶剂的沸程为160-20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可湿交联固化的液体汽车上光保护镀膜剂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汽车表面精致洗车;
步骤32、用美纹纸粘结遮盖车体不需要镀膜的部件表面;
步骤33、对需要镀膜的部件表面进行漆面抛光处理;
步骤34、用脱脂剂对漆面进行脱脂处理;
步骤35、采用专用微孔海绵蘸取所述可湿交联固化的液体汽车上光保护镀膜剂均匀地涂在脱脂处理过的漆面以形成薄膜;
步骤36、镀膜固化。
所述漆面抛光包括一种以上如下工艺:粗研磨剂重度粗抛光;中研磨剂中度抛光;细研磨剂轻度抛光;及还原剂进行漆面镜面还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优贝汽车用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优贝汽车用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50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