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电泳钛金色防褪色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94182.9 | 申请日: | 2012-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7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 发明(设计)人: | 范先才;袁学中;杨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金兰铝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D11/22 | 分类号: | C25D11/22 |
| 代理公司: | 佛山东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7 | 代理人: | 詹仲国 |
| 地址: | 52851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电泳 金色 褪色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型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合金型材电泳钛金色的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铝合金电解着色工艺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大致有三类。一是硫酸亚锡、硫酸镍单盐或双盐电解着色。这是一种颜色从仿钢色→香槟色→ 古铜色→黑色的色系。其次是亚硒酸盐电解着色,色系为一种类似黄金的颜色,称作钛金色。最后一种是高锰酸盐电解着色,色系为金黄色。在这三种着色方式中亚硒酸盐着色的难度系数较大。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上色困难,但颜色偏深后又无法通过水洗褪色,与硫酸亚锡着色完全不同,其次是在电泳烘烤过程中褪色变浅,使得生产上较难控制。更为糟糕的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褪色,严重时颜色完全褪掉,使得客户与生产厂家都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相关技术人员对传统的铝合金电泳钛金色工艺进行了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99117173.X,发明名称为电泳钛金黄色铝合金型材的加工方法,一种电泳钛金黄色铝合金型材的加工方法,其工艺流程包括除油、碱蚀、中和、氧化、电解着色、阳极电泳、沥水、风干工序,在工艺参数中的电压为14—22V。虽然,降低电泳电压可防止由于电压过高对着色离子产生反向作用而产生褪色,但是,这只能保证电泳后颜色的改变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已着好色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易褪色的问题。众所周知,钛金色的着色主盐-亚硒酸盐着色机理是氧化物在氧化膜中整体发色而显色的;而硫酸亚锡则不同,它是由锡离子直接还原沉积显色。钛金色着色物相对而言体积大,阻力大,所以着色较为困难,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对氧化膜孔进行活化处理。一种方法是在氧化后着色前通过酸对氧化膜进行活化,另一种是在着色槽中通过升高槽液温度达到活化加速上色速度的目的。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会使氧化膜变得疏松,致密性下降。已着好色的材料在经过电泳涂漆烘烤时由于氧化膜致密度降低,耐热度下降,因而易褪色,甚至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另外由于硒与酸反应的活性不强使得型材一旦上色便不能通过水洗方式直接褪色,为此,有必要制定一种新工艺以解决上述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仅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大大提高了电泳钛金型材的耐热、耐紫外线照射的性能的铝合金电泳钛金色防褪色工艺。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铝合金电泳钛金色防褪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它的工艺流程包括除油、碱蚀、氧化、电解着色、中温封孔、热水洗、电泳和固化,因为,着色时间越长则氧化膜致密性越低,电解着色的时间为7-12分钟;中温封孔时间为1-3分钟,由于中温短暂封孔可对已着色的氧化膜孔进行一定程度的封堵,这可起到增加了氧化膜的致密性,提高膜孔的耐热性能的作用;电泳电压为120-140伏,可防止由于电压过高对着色离子产生反向作用而产生褪。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电解着色过程中,采用的电解槽液的配方包括:亚硒酸 5-7g/l 、柠檬酸钠5-10g/l、酒石酸5-10g/l 、硼酸 2-5g/l。
所述热水洗的温度为80-150℃,时间为5-10分钟。
所述电解着色时间优选9分钟。
所述中温封孔时间优选2分钟。
电泳是采用阳极电泳方式。
所述固化过程包括沥水过程和风干过程。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新工艺中我们增加中温封孔及改变着色时间和电泳电压的工艺,通过增加这两种工艺,大大提高了电泳钛金型材的耐热、耐紫外线照射的性能,经过老化加速试验,材料也未出现不合格褪色,在使用过程中也未出现褪色。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铝合金电泳钛金色防褪色工艺,它的工艺流程包括除油、碱蚀、氧化、电解着色、中温封孔、热水洗、电泳和固化,本实施例中,电解着色的时间为7-12分钟,电解着色温度范围25-35℃。因为着色时间越长则氧化膜致密性越低,因此必须缩短着色时间,要缩短时间就必须增加槽液浓度,增加成本,综合考虑我们把着色时间确定在10分钟以内最为合适,优选9分钟。本实施例中,电解着色槽液的配方包括:
亚硒酸 5-7g/l 、
柠檬酸钠5-10g/l、
酒石酸5-10g/l 、
硼酸 2-5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金兰铝厂有限公司,未经佛山金兰铝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41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干接点
- 下一篇:一种教学用电子讲台充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