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锅限压、安全及泄压一体阀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3438.4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4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欧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明华 |
主分类号: | A47J27/09 | 分类号: | A47J27/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锅 安全 一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锅的安全附件,尤其是一种压力锅限压、安全及泄压一体阀。
【背景技术】
目前,尽管在压力锅上安装了限压阀、安全阀、报警阀等安全保护装置,但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限压排气管的排气孔细长,容易堵塞失效;二是安全阀或报警阀的内腔狭窄,饭渣菜沫日积月累,难免堵塞失灵;三是安全阀、报警阀平时不工作,是好是坏难以辨别;特别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所谓多重保障,安全无忧的误导宣传,让用户误认为有了多重保障,就可以万事大吉,其实不然,一旦几个原因同时出现时,安全事故就会发生。
另外,在此不得不解读一下压力锅上设置的泄压结构,该结构虽说从一定程序上可以预防压力锅发生锅体爆炸,但可以肯定的说,泄压结构即便是正常的泄压,同样也充满着危险性,泄压时,高压(高于工作压力2-3.5倍)将锅体密封圈从泄压窗口中迅时挤出,锅内的高温食物以喷射状的方式向外喷出,由此而产生的强大反作用力和喷出的大量高温食物,难免不对人身和器具造成伤害和破坏。正因如此,在国标GB13623-2003中特别规定,在对压力锅进行正常泄压压力试验时,必须要将压力锅放进一个专设的防护罩内,其危险性可想而知,那么一个寿命为8年的压力锅能让用户放心的使用?综合上述,要做放心、安全的压力锅,安全技术非改进不可,标准非改写不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为压力锅提供一种结构科学,不会堵塞、容易检查、工作可靠,不仅可以控制工作压力,可以保证安全压力,还可以确保泄压安全的安全保护装置,防止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一种压力锅限压、安全及泄压一体阀,其基本结构包括限压排气管、上螺纹联接件、下螺纹联接件、安全压力弹簧、泄压压力弹簧、密封圈、限压阀体、防堵罩及卡紧结构,并且组合安装在压力锅的盖上。在限压排气管的下端设安全压力弹簧卡紧结构,中段设密封圈卡紧结构,在上、下螺丝联接件的轴向设有通孔,通孔顶端口可以穿进限压排气管,其余部位能放进安全压力弹簧,在下螺纹联接件的下端设泄压压力弹簧卡紧结构,安装时,锅盖在上、下螺纹联接件之间,防堵罩的卡紧结构被泄压压力弹簧压在螺纹联接件与锅盖内侧之间,下螺纹联接件卡紧结构卡住泄压压力弹簧,泄压压力弹簧将螺纹联接件向下拉紧固定,密封圈实现上螺纹联接件与锅盖之间的密封;限压排气管从螺纹联接件的孔中穿过,卡紧结构卡住安全压力弹簧,密封圈卡紧结构与密封圈配合实现限压排气管与上螺纹联接件之间的密封;防堵罩卡装在卡紧结构上,整个装置都置入防堵罩之内;为了确保该装置能够协调的工作,设计时按照国标规定:安全排气的压力为1.4-2倍工作压力,泄压排气压力为2-3.5倍工作压力。
本发明装置的限压和安全排气的工作原理:压力锅合盖加热工作时,锅内的压力上升,当压力达到所设定的工作压力时,限压阀体被顶开,排气管开始排气降压,锅内的压力下降,限压阀体回落又将压力锅封闭,锅内的压力又上升,当压力又达到所设定的工作压力时,限压阀又被顶开,排气管又开始排气降压,锅内的压力又重新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压力锅内的压力保持一定。当压力锅的限压排气管堵塞或部分堵塞时,就会因排气的不畅而导致压力锅内的压力超过所设定的工作压力,由于本发明的限压排气管的受压端面与限压排气孔同处一个受力面的特殊结构,限压排气孔的堵塞或部分堵塞,相当于限压排气管受压面积的相对增加,此时,就会因压力锅内压力的增加以及受压面积增加的双重作用,使限压排气管很快克服安全压力弹簧的弹力而向上运动顶开密封圈排气降压,同样的循环往复,使压力锅内的压力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
本发明装置的安全泄压的原理是:万一当限压排气管以及安全排气结构同时失效时,压力锅内的压力就会上升而超过安全排气压力,当压力达到2-3.5倍工作压力时,泄压结构所受到的向外顶开的压力就会克服泄压压力弹簧的拉紧力,使泄压结构开始向外排气,排气后压力锅内的压力下降,泄压结构又回位将压力锅封闭,压力锅内的压力又上升,泄压结构又开始向外排气,如此循环往复,使压力锅内的压力同样维持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明华,未经欧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34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