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和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292863.1 | 申请日: | 2012-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8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 发明(设计)人: | 何睦盈;莫新来;胥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新普利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蒋康铭 |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渗滤 处理 工艺 装置 | ||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储罐(1)中的废水过滤除渣;
b、使废水送入换热装置换热升温;
c、使废水进入蒸发器(3),通过抽真空装置抽真空的方式控制蒸发器(3)内的气压在18-21kPa、蒸发温度在55-60℃,使废水分离为二次蒸汽和浓缩液,二次蒸汽经压缩机(4)处理后,再度应用于蒸发器(3)的加热,然后冷凝为蒸馏水和不凝气;
d、步骤c中的蒸馏水经换热装置降温后,送入反渗透装置(9),反渗透后的稀液排放或回用,浓液回流至储罐(1)进行循环处理;
e、步骤c中,抽真空装置在对蒸发器(3)抽真空的同时抽取不凝气,使不凝气经换热装置换热后,送入抽真空装置用酸进行吸收;
f、步骤c中的浓缩液返回蒸发器(3)进行循环蒸发处理,直至含固率不低于80%成为高浓度浓缩液,然后送至换热装置换热,与步骤e中酸吸收后的物质混合固化填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3)和第三换热器(14),所述步骤b中,过滤后80%-90%的废水送入第一换热器(12)与步骤d中的蒸馏水进行换热,剩下的废水送入第二换热器(13)与步骤f中的高浓度浓缩液进行换热,上述经过第一换热器(12)与第二换热器(13)换热后的废水汇合后在第三换热器(14)中与步骤e中的不凝气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抽真空装置包括气体吸收塔(10)和真空泵(17),所述气体吸收塔(10)连通真空泵(17)和蒸发器(3),所述真空泵(17)对蒸发器(3)抽真空的同时,将不凝气抽入气体吸收塔(10)中进行酸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通过检测装置(16)对浓缩液进行浓度检测,含固率未达到80%则返回蒸发器(3)循环处理,含固率达到80%之后则送至换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3)启动时,用蒸汽补偿装置(15)升温产生的蒸汽加热,所述蒸汽补偿装置(15)在蒸发器(3)运行期间为蒸发器(3)补充加热蒸汽。
6.一种运用权利要求1中的工艺进行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储罐(1)和换热装置,所述储罐(1)和换热装置之间设有用于对从储罐(1)流入换热装置升温的废水进行过滤除渣的过滤器(2);
主处理装置,所述主处理装置包括与过滤器(2)连通的蒸发器(3),还包括处理二次蒸汽的压缩机(4),还包括与换热装置连通、用于收集蒸馏水的冷凝水罐(5),还包括用于收集浓缩液的浓缩液罐(6),所述浓缩液罐(6)连接有浓缩液循环回用至蒸发器(3)的循环装置(7)和浓缩液送至换热装置进行降温的输送泵(8);
用于蒸发器(3)抽负压和抽取不凝气进行酸吸的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与蒸发器(3)连通;
与换热装置连通、用于处理降温后蒸馏水的反渗透装置(9);
废弃物处理装置,所述废弃物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收集含固率不低于80%的浓缩液并将上述浓缩液与抽真空装置酸吸后的物质混合处理的浓缩液池(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3)和第三换热器(14);所述第一换热器(12)连通过滤器(2)与第三换热器(14),并使冷凝水罐(5)和反渗透装置(9)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13)连通过滤器(2)与第三换热器(14),并使输送泵(8)和浓缩液池(11)连通,所述第三换热器(14)连通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3)和蒸发器(3),并使蒸发器(3)的不凝气连通至抽真空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与蒸发器(3)连通、用于酸吸不凝气的气体吸收塔(10),所述气体吸收塔(10)连接有真空泵(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新普利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新普利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28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