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变量密码体制的无证书多接收者签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92422.1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1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贤;陈绪宝;王楠;庞辽军;胡金顺;杨亚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9/3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变 密码 体制 证书 接收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证书多接收者签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变量密码体制的无证书多接收者签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广播通信应用中,保密和认证是最重要的两个问题,通常使用“先签名后加密”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但该方法所需要的代价是签名和加密所需的代价之和,效率较低。签密是一种同时实现加密和数字签名两项功能的重要密码学技术,集加密和数字签名于一体。签密提高了通信效率,降低了运算负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信息安全传输方法。
文献“Selvi S S D,Vivek S S,Rangan C P.Cryptanalysis of Certicateless Signcryption Schemes and an Efficient Construction without Pairing,Inscrypt2009,LNCE,Vol.6151,Spinger,pp:52-67,2010.”公开了一种无证书签密方法。该方法选用无证书密码体制,是传统公钥密码体制和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间的折中方案,既克服了传统密码体制CA(Certificate Authority)对证书管理的问题,又解决了基于身份密码体制固有的密钥托管问题,在电子商务,广播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用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问题取代了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因此,该方案不需要复杂的双线性对运算,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效率。然而,随着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利用量子计算机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因式分解、离散对数等数学问题,进而威胁依赖上述数学问题的传统公钥密码的安全性。现有的几乎所有的无证书签密方案都是基于传统密码体制的,面对量子计算机的出现,现有的无证书签密体制在量子计算下将不再安全。因此,文献公开的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在量子计算机攻击下,该方案将不在安全,攻击者通过求解离散对数问题,直接对密文进行分析,可以获取明文消息;(2)在以大素数为阶的有限域上的运算,计算量依旧较大,不适用于计算能力小的终端设备;(3)实现多接收者环境下的签密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无证书签密方法安全性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变量密码体制的无证书多接收者签密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多变量的密码体制,可以实现抗量子计算的高安全性,面对量子计算机的攻击,本发明依然保持安全性;且计算量小、效率高、安全性高,适用于智能卡等计算能力较小的终端设备;另外,本发明具有完备性、机密性、不可伪造性、前向安全性、后向安全性、保护接收者隐私等特点,能够抗击现有的已知攻击。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多变量密码体制的无证书多接收者签密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密钥生成中心选择秘密正整数参数s,产生大素数p和正整数l;
选择阶为q的有限域G,其中q=pl;
令Gn是有限域G的n次扩张;
令正整数g为多变量方程组中方程的个数;
选择H1:G×G×Gn→Gn,H2:G→Gn为密码学安全的抗碰撞单向不可逆哈希函数,生成系统参数{G,l,g,n,q,p,H1,H2};
步骤二、密钥生成中心选择安全的多变量加密算法,其核心变换F为Gn→Gn上的可逆二次变换,并在Gn→Gn上随机选择两个可逆的仿射变换T和V,生成密钥生成中心的系统公钥(ο表示映射合成运算),系统私钥
密钥生成中心在Gn→Gn上随机选择两个可逆的仿射变换T0和V0,计算则系统部分公钥为系统部分私钥为最后,密钥生成中心通过秘密信道将系统部分私钥传递给合法用户,密钥生成中心公开自己的系统公钥。当有用户退出时,密钥生成中心需重新生成系统部分公钥和系统部分私钥;增加新用户则不需重新生成系统部分公钥和系统部分私钥。
步骤三、用户U获取密钥生成中心的系统部分私钥,然后计算系统部分私钥,随机选择Gn→Gn上的仿射变换Tu和Vu,合成自己的私钥并计算自己的公钥生成用户U的公钥为Fu,用户U的私钥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24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推杆与齿轮传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双灯照明装置及投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