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番茄病毒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2327.1 | 申请日: | 201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8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明;胡永军;田素波;李小刚;潘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永军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N43/90;A01N43/54;A01N43/16;A01N43/08;A01P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番茄 病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番茄病毒病的方法,特别适用日光温室等保护地番茄栽培。
背景技术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常发生的病害,也是为害最重、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发病田块一般减产20%左右,重发病田块减产可达60%以上。发生病毒病的番茄不但产量降低,而且品质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是番茄生产中的一大障碍。目前防治番茄病毒病多采用综合防治的措施,比如:选用抗性品种,实行无毒种苗栽培,早期防蚜虫、粉虱,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等。田间一旦发病,基本上都是采用叶面喷施农药的措施来控制。在日光温室等保护地内采用叶面喷施农药的方法控制病毒病不但效果差,而且还增加了室内的湿度,增加了其它病害的发病的几率。病毒病一般不是成片发生,而是零星发生,同时病毒病为害主要发生在植株顶部较幼嫩的叶片上。采取全棚或全株叶面喷施农药的方法,不能做到对发病植株有针对性地防治,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不但造成农药浪费,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防治番茄病毒病的方法,以解决采用叶面喷施农药的方法控制番茄病毒病效果差、缺乏针对性、易造成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番茄病毒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番茄发生病毒病初期,在发病植株的生长点以下2cm-3cm处的茎杆上竖着涂抹4cm-5cm长的药剂。
所述药剂为2%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33g、80%抗坏血酸10g、98%牛蒡寡聚糖10g、0.01%羟烯腺嘌呤水剂12.5ml和有机硅氮酮聚合渗透剂0.6ml兑水5kg混合而成。
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1)改变了传统施药理念和操作技术,克服了当前日光温室等保护地中常规喷雾增加室内湿度的弊端。既能够控制番茄病毒病爆发,又不会增加棚内湿度,降低了其它病害发病几率。(2)防治效果好,能显著提高番茄产量。采用本发明防治方法比传统叶面喷施农药增产18.5%-26.4%。(3)操作方法简单。采用喷施农药的方法至少要连喷2次-3次,才能控制病毒病的蔓延,而采用本技术发明涂抹1次即可。(4)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不会造成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生产实践中,将同一地块分为试验和对照两部分,定植同一番茄品种,除实施例中特指外,实施同样的栽培管理技术,只是田间有病毒病病株出现时试验和对照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照部分采用常规的叶面喷施农药方法,试验部分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即:在番茄发生病毒病初期,在发病植株的生长点以下2cm-3cm处的茎杆上向下涂抹4cm-5cm长的药剂。
实施例1
当田间发现有病毒病病株出现时,对照部分用2%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150g、80%抗坏血酸25g、98%牛蒡寡聚糖30g和0.01%羟烯腺嘌呤水剂(美国富滋国际有限公司产)65ml兑水50kg进行叶面喷雾,药后7天喷1次,连喷3次。试验部分用2%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33g、80%抗坏血酸10g、98%牛蒡寡聚糖10g、0.01%羟烯腺嘌呤水剂(美国富滋国际有限公司产)12.5ml和有机硅氮酮聚合渗透剂0.6ml兑水5kg配制成混合液,在发病植株生长点下2cm-3cm处的茎杆上竖着涂抹4cm-5cm长。统计当年番茄产量,试验部分比对照部分增产26.4%。
实施例2
当田间发现有病毒病病株出现时,对照部分用2%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165g、80%抗坏血酸25g、98%牛蒡寡骤糖30g和0.01%羟烯腺嘌呤水剂(美国富滋国际有限公司产)62.5ml兑水50kg进行叶面喷雾,药后7天喷1次,连喷3次。试验部分用2%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33g、80%抗坏血酸10g、98%牛蒡寡聚糖10g、0.01%羟烯腺嘌呤水剂(美国富滋国际有限公司产)12.5ml和有机硅氮酮聚合渗透剂0.6ml兑水5kg配制成混合液,在发病植株生长点下2cm-3cm处的茎杆上竖着涂抹4cm-5cm长。统计当年番茄产量,试验部分比对照部分增产18.5%。
本发明对于日光温室保护地栽培番茄中常发生的花叶型、蕨叶型和黄化曲叶型病毒病防治效果较好,对番茄条斑型病毒病防治效果较差,而对于其它类型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永军,未经胡永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23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