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掺杂Mn和Zn元素的超顺磁性铁氧体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91744.4 | 申请日: | 2012-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6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吴尧;顾忠伟;刘克霞;蓝芳;曾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35/26 | 分类号: | C04B35/26;C04B35/622;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吴彦峰 |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mn zn 元素 顺磁性 铁氧体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掺杂Mn或Zn元素的超顺磁性纳米粒Fe3-x-yMnxZnyO4,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顺磁性纳米粒是在Fe3O4基础上掺杂了金属元素Mn或是同时掺入Mn和Zn元素,其中x的取值范围是0 < x ≤ 1,y的取值范围是0 ≤ y ≤ 0.3,其平均粒径为8 nm~10 nm,粒径均匀,分布较窄,结晶度高,晶相单一且饱和磁化强度不低于91 emu/g。
2.一种通过在200 ℃以上的高温下分解金属前体化合物制备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高饱和磁化强度的超顺磁性纳米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如下:
(1)超顺磁性纳米粒的合成
将铁、锰、锌三种金属的前体化合物按Zn:Mn:Fe=a:b:1的比例混合,其中0≤ a ≤ 0.3,0< b ≤ 1.25,再加以表面活性剂,在高沸点溶剂中分阶段加热保温,整个反应过程在氩气或氮气保护气氛中进行;
(2)超顺磁性纳米粒的后处理
将步骤(1)中的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在乙醇或乙酸乙酯中沉淀并在3500rpm下低速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将所得黑色沉淀物分散于正己烷中并加入少量油酸、油胺,混合均匀后在8000rpm下高速离心10min,将溶液再次在乙醇中沉淀并在3500rpm下低速离心5min后去掉多余的溶剂,最后将沉淀分散于正己烷中保存,即得到超顺磁性铁氧体纳米粒Fe3-x-yMnxZnyO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前体化合物为乙酰丙酮化物或油酸化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高沸点溶剂为苄醚、二十四烷或十八烯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油酸和油胺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1)中所述的前体化合物为乙酰丙酮化物时,超顺磁性纳米粒的合成步骤如下:
将铁、锰、锌的乙酰丙酮化物,与1,2-十六烷醇混合,以油酸、油胺为表面活性剂,在苄醚中加热至200℃保温两个小时,然后再加热至回流温度,保温回流一个小时,升温速度控制在3℃/min,整个反应过程在氩气或是氮气保护气氛中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1)中所述的前体化合物为乙酰丙酮化物时,改进后的超顺磁性纳米粒的合成步骤如下:
将铁、锰、锌的乙酰丙酮化物,与1,2-十六烷醇混合,以油酸、油胺为表面活性剂,在苄醚或二十四烷中加热至200℃保温两个小时,然后至240~260℃保温一个小时,最后再加热至回流温度,保温回流一个小时,升温速度控制在3℃/min,整个过程在氩气或氮气保护气氛中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1)中所述的前体化合物为油酸化物时,超顺磁性纳米粒的合成步骤如下:
将氯化铁、氯化锰、氯化锌与油酸钠混合,在甲醇、水和正己烷中加热至70℃回流搅拌,制备铁、锰、锌的复合油酸化物,然后将所得复合油酸化物以油酸为表面活性剂,在十八烯中加热至回流温度,保温回流一个小时,升温速度控制在3℃/min,整个过程在氩气或氮气保护气氛中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超顺磁性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Mn和Zn元素的掺杂量可准确控制,即反应后的纳米粒中Fe,Mn和Zn元素的比例与反应前体物中的相应元素的比例接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174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轮驱动手扶拖拉机
- 下一篇:一种客车及其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