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接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1549.1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94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塚本真史;村上好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7193 | 分类号: | H01R13/7193;H01R13/02;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陈波;文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接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束布置在汽车中,以便通过CAN(控制广域网)发送关于控制设备或发动机的状态、行驶速度或错误诊断的数据。这种线束电连接于多个子线束。子线束包括用于分开电路的对接连接器。
对接连接器包括铁氧体部件,以除去叠加在所述数据上的噪声,用于减小噪声辐射对发送数据的不良影响,该发送数据通过CAN通信控制安装在汽车中的各种电气单元(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3所示的对接连接器包括:待与配对连接器相嵌合的连接器壳体;以及端子,该端子容纳在该连接器壳体中以便电连接于配对连接器的端子。该端子由导电金属板形成,并且包括条状汇流排以及从该汇流排延伸以便与配对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的多个针状端子部。在铁氧体部件插入在针状端子部的情况下,该端子设置在该针状端子部处。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218038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131327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0-17098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通常的对接连接器,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在铁氧体部件处设置由使针状端子插入的多个通孔,该对接连接器的结构变得复杂,从而需要严格的尺寸控制,并且导致了成本上升。此外,存在的烦扰是:需要专门形成铁氧体部件。
专利文献2或3中所示的通常的对接连接器设置在具有铁氧体部件的针状端子部处。从而,该针状端子部之间的间隔比通常的通用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间隔更宽,使得存在对接连接器变得比通用连接器大的问题。
根据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接连接器,该对接连接器使得插通每个铁氧体部件的针状端子部之间的间隔与通用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间隔相等,以便可与通用连接器电连接,并且使该对接连接器小型化。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方案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并且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接连接器,该对接连接器包括:端子;布置在所述端子处的铁氧体芯;以及容纳所述端子的连接器壳体,其中所述端子包括汇流排和沿着该汇流排的长度方向以一间隔从该汇流排延伸的多个针状端子部,并且所述铁氧体芯包括布置在所述针状端子部的基端处的第一铁氧体芯和布置在该针状端子部的中间部分处的第二铁氧体芯,并且该第一铁氧体芯和第二铁氧体芯交替地布置在所述多个针状端子部中的每一个处。
所述对接连接器进一步明确的是:所述针状端子部之间的间隔形成为与通用连接器的各端子之间的间隔相等。
上述的对接连接器进一步明确的是: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内壳体,所述端子布置在该内壳体中;以及外壳体,该外壳体具有容纳所述内壳体的内壳体容纳部,并且该内壳体包括容纳所述端子的汇流排的汇流排容纳部和容纳所述端子的针状端子部的基端部和第一铁氧体芯的第一铁氧体芯容纳部,以及容纳针状端子部的中间部分和第二铁氧体芯的第二铁氧体芯容纳部,并且所述第一铁氧体芯容纳部和第二铁氧体芯容纳部关于所述多个针状端子部交替地布置,以及朝着第一铁氧体芯容纳部突出并且使针状端子部插入的通孔敞口的第一突起,和朝着第二铁氧体芯容纳部突出并且使针状端子部插入的通孔敞口的第二突起。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发明,布置在针状端子部的基端处的第一铁氧体芯和布置在该针状端子部的中间部分处的第二铁氧体芯关于所述多个针状端子部交替地布置。从而,不改变该第一铁氧体芯和第二铁氧体芯的尺寸,就能够缩短各针状端子部之间的间隔。因此,能够使得包括所述针状端子部的端子小型化,并且能够使得所述对接连接器小型化。
根据上述发明,针状端子部之间的间隔形成为与通用连接器的各端子之间的间隔相等。所述对接连接器可以与所述通用连接器相连接。因而,可以提供小型化并且均具有通用性的对接连接器。
根据上述发明,端子的汇流排容纳在第一内壳体的汇流排容纳部中,并且第一铁氧体芯容纳在第一铁氧体芯容纳部中,而第二铁氧体芯容纳在第二内壳体的第二铁氧体芯容纳部中,并且第一铁氧体芯容纳部与第二铁氧体芯容纳部关于所述多个针状端子部交替地布置。从而,无需改变第一铁氧体芯与第二铁氧体芯之间的尺寸,就能够以相对简单的结构缩短各针状端子部之间的间隔。因此,可以提供具有简单结构的小型化的对接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对接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15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