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醇制烯烃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91528.X 申请日: 2012-08-15
公开(公告)号: CN103588605A 公开(公告)日: 2014-02-19
发明(设计)人: 武兴彬;闫国春;姜兴剑;关丰忠;夏季;闫辉;王志军;王云池;纪贵臣;孙保全;赵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C11/04 分类号: C07C11/04;C07C11/06;C07C1/20
代理公司: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李丙林;刘书芝
地址: 100011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甲醇 烯烃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甲醇制烯烃方法,特别是一种工业化甲醇制烯烃催化剂流化床连续反应再生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乙烯、丙烯为基本原料生产的化学品消费逐年增加,例如中国乙烯、丙烯长时间以来一直是供不应求,使用乙烯、丙烯生产的化学品进口数量居高不下,而世界上几乎全部乙烯和丙烯是使用轻烃、凝析油、石脑油为原料生产的,由于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50%,采用非石油路线生产甲醇,再将甲醇经催化转化生产乙烯、丙烯等轻质烯烃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石油化工产业中,乙烯几乎全部是通过石化原料(气体、凝析油、石脑油、轻柴油等)的蒸汽裂化获得,丙烯除了通过以上过程获得外、部分是通过石油馏分催化裂化产生的液化石油气经气体分馏得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正在寻找一种除石油或轻烃以外的其他大宗原料生产轻质烯烃的方法,现有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使用甲醇或二甲醚,也就是说是利用甲醇或二甲醚作为生产轻烯烃的主要原料。在我国可以使用资源丰富的煤为原料来生产甲醇或二甲醚。

概括起来,以甲醇为原料制取低碳烯烃的工艺方法,主要包括以生产乙烯和丙烯为目的产物的甲醇制烯烃(MTO)工艺技术,以及以生产丙烯为主要目的产物的甲醇制丙烯工艺技术。

甲醇制烯烃装置主要包括反应再生系统、急冷系统和余热回收系统。

改造前反应再生系统工艺简述如下:按照原设计条件,甲醇通过进料系统预热到250℃后与约33t/h的稀释蒸汽混合进入反应器,在反应器中与催化剂接触,在495℃的条件下,生成的产品气进入反应旋风分离器,分离催化剂后的产品气进入急冷水洗涤和水洗水冷却系统;催化剂在反应器内含碳量累计到7.5%后活性降低,经待生滑阀控制进入再生器,在再生器中与辅助燃烧室来的主风接触在600℃的条件下燃烧,生成的烟气进入再生旋风分离器,分离催化剂后的烟气进余热回收系统;再生完的催化剂(含碳量2.5%)53t/h通过再生滑阀控制进入反应器继续参与反应,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催化剂会有一定消耗,因此通过加剂系统定期补入一定量的新鲜催化剂;在停工过程中时氮气经开工加热炉加热后进入反应系统代替甲醇进料维持反应流化,系统内的催化剂通过卸剂线卸出。

在装置试车阶段出现了催化剂再生能力不足、反应转化率低、选择性差,通过试车还发现装置受到再生烧焦负荷不足和污水排放指标高的限制,达不到满负荷运行工况,为了实现更好更大的获取经济利益,提高装置的负荷和目标产品的选择性是重要的。

在此目的要求下,该装置在进入商业化运营后即开始了装置的各项优化工作。反应再生系统优化重点在于通过反应参数的调整,提高反应过程的转化率、增加目标产品的选择性、减少焦炭的选择性和增加再生烧焦能力,使装置达到满负荷、高效率的生产条件,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为较高的甲醇转化率,降低焦炭和副反应产物的产生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甲醇制烯烃方法,其中甲醇制烯烃方法为工业化甲醇制烯烃催化剂流化床连续反应再生工艺,包括:

甲醇通过进料系统预热到预热温度,与稀释蒸汽混合后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在流化床反应器中与催化剂接触在反应温度下进行反应;

随着催化剂活性降低,控制待生催化剂进入再生器,在再生温度下再生,产生再生催化剂;

再生催化剂进入反应器继续参与反应,从而实现催化剂的循环;

其中,反应温度为<495℃。

优选地,反应温度为450~494℃,优选460~490℃,更优选465~490℃,最优选470~480℃。

优选地,预热温度为150~260℃,优选150~240℃,更优选150~200℃,最优选180~200℃。

优选地,对于固定的甲醇进料量,反应稀释蒸汽量与甲醇进料量的配比按重量计为反应稀释蒸汽量/甲醇进料量=0.062~0.25,优选0.104~0.25,更优选0.149~0.25,最优选0.19~0.25。

优选地,再生温度为650~700℃,优选650~690℃,更优选660~680℃,最优选670~680℃。

优选地,催化剂的循环量与甲醇进料量的配比按重量计为催化剂循环量/甲醇进料量=0.12~0.22,优选0.125~0.21,更优选0.125~0.17,最优选0.15~0.16。

优选地,待生催化剂的含碳量按重量计为7.6%~9.5%,优选7.8%~9%,最优选8.0%~8.5%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15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