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促进多年生苹果增产提质的施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90999.9 | 申请日: | 2012-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3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董元华;李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多年生 苹果 增产 施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效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促进苹果产量增加,提升苹果品质的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优化果树的生存环境,改良土壤,丰富土壤营养是提高果树产量、品质和效益的重要保障。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果树施肥还存在一些问题。1)不少果园将秋施基肥改为春施基肥,打破了果树的“生物钟”。同时因春天施肥伤根,影响开花结果,因为果树体大,冬前储存养分,其根、枝、干存储大量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以及各种矿质元素早春萌芽、开花、生长,主要靠树体储存养分;2)不施有机肥,使果园土壤瘠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到1%。另外,由于只使用化肥导致了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大量匮乏,从而使苹果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3) 施肥位置不妥,施肥过浅或过深,肥料过于集中,造成烧根; 施肥点距离树干太近,导致果树不能吸收肥料中的成分; 4) 不善于利用叶面追肥补充果树生长需肥时营养。5)采果后不再时施肥,由于果树是多年生,一年中经历萌芽、抽梢、开花、结果、成熟、休眠等物候期,营养期长,养分消耗大秋天果实收获后,体内养分消耗大,需要及时补充,否则影响根系生长、花芽分化和新枝萌发。
针对以上果树施肥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利用天然多元素营养元素材料与有机和化肥配和施用,采用基肥与叶面追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依果树长势施肥,进行果树的科学施肥,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改良土壤的目的。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果园施肥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提质增产的果树施肥方法。
技术方案:促进多年生苹果增产提质的施肥方法,由基肥加追肥的方式配合施用,其具体步骤是苹果采摘后进行根施基肥,每亩用量1500公斤,所述基肥由商品有机肥、多元素营养活性材料、复合肥和植物秸秆粉碎物按照65-80% : 5-10% : 5-10% : 10-15% 的质量比例混匀制成;所述根施基肥的方法为:将基肥和土壤进行混拌,采用条沟法在主干两侧树冠下方挖沟,将混拌基肥的土壤施入10公分深度以下,50-60公分深度以上的施肥沟内;用植物营养素喷施在施肥沟两壁、沟底及回填后的土壤表面,亩用量25公斤;追肥均采用叶面追肥,具体是萌芽前和谢花后5-7天各喷施一次多元素植物营养叶面肥,每亩用量25-50公斤;10天后喷施一次高氮型叶面肥,每亩每次使用60-100公斤;幼果期,分别喷施高钾型和高氮型叶面肥,间隔10天,每亩每次使用100公斤;果实膨大期,连续喷施2次高钾型叶面肥,间隔10天,每亩每次使用100公斤;采收后喷施1次全元素植物营养叶面肥,每亩用量50公斤。
所述复合肥中N-P2O5-K2O= 15%-15%-15%,商品有机肥全N、P、K养分含量大于3%wt,有机质含量大于30%wt;全元素营养活性材料是“赛众28”或“神六54”;全元素植物营养叶面肥是植物氨基酸叶面肥、黄腐酸液肥或海藻素叶面肥;高氮型叶面肥中N含量≥25%wt,高钾型叶面肥K含量≥30%wt,两种叶面肥的N、P、K总养分含量≥55%wt;植物秸秆取自小麦、玉米或水稻。植物营养素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制(专利号:02109944.8)或是由植物氨基酸叶面肥替换。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秋冬季根施基肥和叶面追肥的方式,即可以避免开春后根部再施肥料时对果树根部的伤害,又可以满足开春果树萌芽时营养物质的及时补充。叶面追肥可以及时有效提供果树发育期对营养的需求有简单易行、用肥量少、肥效快、养分利用率高、效果明显等特点,还可避免土壤施肥的固定、流失,同时也可补充树体对水分的需要。所以应在土壤施肥的基础上,适时适量的进行叶面施肥。本施肥方法所用的材料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及中微量元素,能及时满足树体对氮、磷和其他一些微量元素的需要,可有效地促进新梢生长、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增加叶绿素的含量,提高果实产量、改善果品品质。使用后苹果增产50%,苹果的含糖量、SOD活性和干物质比重等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909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